智能家居領域又殺入了一匹黑馬,這次的入局者又是小米。據悉,小米“米家互聯網空調”于7月23日正式在小米商城上架,零售價為1999元,公測價僅為999.5元。此次小米推出的米家空調最大的賣點在于智能,可通過小愛同學語音控制對其進行操控,作為智能家居新產品,這款空調受到了廣泛關注。但值得注意的是,國內空調市場早已進入成熟期,傳統家電廠商已將市場份額瓜分殆盡,小米此次入局空調市場,如果沒有足夠的創新力提升客戶的期待值,恐怕很難撼動傳統家電廠商的優勢地位。
小米三次殺入空調市場
小米在智能家居市場早有布局,此前推出的小愛同學音箱一方面符合了智能家居市場的潮流趨勢,另一方面也將此作為智能家居產業鏈的重要入口,而現在小米智能家居市場又新添了一款產品,米家互聯網空調。這款于近日上線的空調產品,從功能上看,與傳統空調區別不大,功率1.5匹、三級能效,但其能夠支持支持0.1℃溫控,這充分契合了其宣傳語“不將就的舒適,這一點很重要”;在價格方面,總價為為售價1999元+200元安裝費,相當于2199元,這似乎不太符合小米時常采取的“性價比”手段,畢竟這個價格檔位的傳統空調數量也相當多。事實上,米家互聯網空調更多還是在外觀和智能化上下文章,極簡外觀區別于市場上的其他產品,而功能上則可使用小愛同學對空調進行操控。
其實,這已經不是小米第一次進軍空調領域,此前小米已進行了兩次嘗試。2015年6月,小米曾聯合美的推出了i青春智能空調,這款空調反響平平,總體來說還是美的主導產品生產,小米只是加入了一些智能化建議;而在2017年8月,小米投資的生態鏈公司智米科技發布第一台空調產品——智米空調,這並不是“米家”品牌空調,且4399的高昂價格也缺乏競爭力。
小米為何執意做空調
從小米之前在空調上的關注度來看,小米對空調產品相當執着,且開展了多樣化嘗試,那麼為何小米在智能化產品布局中選擇了空調這個切入點呢?
首先,這恐怕與格力空調的“董 小姐”有着不解之緣。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今年是雷軍與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10億賭約”的最後一年,在此時期,小米選擇加入空調市場大戰,與包括格力在內的傳統空調廠商一較高下,不難看出,雷軍與董明珠的對峙之意。
其次,小米于2017年推出的智米空調並沒有得到市場的良好反饋,也始終沒有在家電行業主流銷售渠道,如蘇寧、京東、天貓等渠道進行銷售,對于小米而言,急需一款產品證明自己能夠在空調行業站穩腳跟,也向大眾證明互聯網空調的確是可以實現並且符合市場需要的。而且,此次再推出米家互聯網空調,有利于帮助消化智米空調的原材料庫存,同時能實現與智米在空調高中端市場的共同拓展。
第三,小米進軍空調市場與格力意圖造車其實是異曲同工,都是在自身市場飽和的基礎上,希望有更多發展可能,尋求更多市場突破。而據一些空調業內人士表示,國內空調行業根本沒有多大的技術壁壘,因此小米的跨界就顯得更加游刃有余。
無法真正切中用戶痛點
雖然小米在宣傳營銷上頗具信心,但米家互聯網空調是否能真正攪動空調市場,還有待未來的市場驗證。然而,從目前小米透露出來的空調賣點來看,想要打動消費者的芳心,似乎還欠些火候。
我們都知道,國內空調市場已經進入成熟期,傳統家電廠商推出的空調產品足夠滿足消費者的日常需求,而從銷量上看,美的、格力和海爾等一線空調廠商已經牢牢把握住了市場,並充分得到消費者的認可。而從米家空調自身來看,其功能和價格與傳統廠商並未明顯拉開差距,單憑小愛同學對空調的語音操控還不足以驅動客戶購買產品,小米的真正目的是希望米家空調成為其智能家居產品中的重要一環,和其他產品共同形成完整的智能家居產品生態鏈,但從現在來看,小米是否能夠更好地整合米家眾多家居產品數據,形成良好的服務閉環,已經成為小米首要需要考慮的問題。傳統廠商的服務已經被客戶認可,自家產品還不足以打動用戶,這樣相較下來,米家互聯網空調的勝算頗為令人擔憂。
同時,售後問題也成為小米空調的一大短板,售後質量是消費者在選擇產品的重要依據,傳統家電行業在售後領域自不必說,小米作為市場的新入場者,能夠做好未來的售後工作還是未知數。(記者:周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