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 數碼家電

我是華帝,法國隊奪冠我依然不慌

2018-07-18
來源: 創事記

         文|新浪科技 唐子祥

  “法國隊奪冠,華帝退全款”,憑借一波熱點營銷,華帝實現銷量股價雙增長,“華帝啟動退款”話題榮登微博熱搜榜首,公司股價更是一度漲停。

  7月16日凌晨,法國隊戰勝克羅地亞隊,獲得俄羅斯世界杯冠軍,歡呼和掌聲之後,與大力神杯一同捧起的還有華帝公司股價。決賽當天,華帝股份以7.19%的漲幅高開,開盤報15.65元,盤中漲幅最高達10%,封上漲停板,最後收盤漲幅3.97%。

  與此同時,華帝開啟退款模式,此前華帝發布的公告顯示,法國隊獲得世界杯冠軍,華帝退款總費用將低于7900萬。

  一面是不菲的退款補貼,一面是股價與熱度提升,所以這筆買賣華帝究竟虧不虧?算過一筆賬之後可以發現,面對退款,華帝不但不慌,說不定還很開心。

  退款不足7900萬 市值已漲2.94億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華帝公司總部支付的退款不足7900萬元。從華帝的公告中可以看出,此次活動分為線上和線下兩種模式,線下渠道的退款責任由銷售區域經銷商承擔,線上渠道的退款則由公司總部承擔。

  其中線下渠道總零售額約7億元,“奪冠退全款”指定產品佔比7%,需退款約4900萬元;線上渠道總零售額預計約3億元, “奪冠退全款”指定產品佔比約 9.67%,需退款約2900萬元。也就是說,在這次“退全款”活動中,華帝總部應承擔的部分為2900萬元,相比其每年16億的營銷預算可以說是九牛一毛。

  其次,經過一波又一波的刷屏營銷之後,華帝股價已提升不少。按照7月17日收盤數據,華帝股份收盤價14.89元,總市值129.94億元,而世界杯決賽前的上一個交易日,華帝總市值為127億元,兩個交易日,市值增長2.94億元。

華帝股價觸及漲停華帝股價觸及漲停

  針對市值上百億的公司,股價浮動是常事,我們不能直接將增長的2.94億市值與退款支出的2900萬元相抵消,但這確實從側面反映出華帝在此次營銷活動中收獲一波資本紅利。

  不過,股價上漲是公司層面的事,普通用戶想從這2900萬元中分走一杯羹並不容易。

  退款條件限制多 三大問題遭投訴

  在之前的官方海報中,華帝宣傳文案一直是“法國隊奪冠,華帝退全款”,按照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法國隊奪冠,華帝退錢”。然而,等到兌現承諾之時,不少用戶才發現自己想得太簡單。

宣傳海報一直是“法國隊奪冠,華帝退全款”

  問題一,“退全款”退的不是錢,而是購物卡。根據華帝公示的“退全款流程”顯示,顧客通過申請退款可以拿到京東與天貓的“購物卡”,而非現金,購物卡可以在相應的電商平台上抵扣貨款,無使用門檻。

  雖然華帝在官網的活動細則中確實有提到以“購物卡”的形式退款,但與鋪天蓋地的“退全款”廣告相比,活動頁面下方的這行小字實在太難引起用戶注意。

  根據我國《廣告法》第28條規定,“與商品或者服務有關的允諾等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符,對購買行為有實質性影響的”是虛假廣告。所以,如果用戶在購買產品時,華帝沒有充分提示這一退款方式,其廣告或涉嫌虛假宣傳。

  問題二,退款的時間憑證存在爭議。在消費者服務平台黑貓投訴中,有用戶反映自己是6月18日在“華帝旗艦店”付款下單購買“奪冠退全款”指定產品,因房屋裝修問題,預約6月30日送貨,結果商家延遲到7月14日才發貨。按照華帝7月15日公示的退款流程,該用戶付款時間符合要求,但因發貨延遲,發票時間不合標准,不能領取退款。

用戶在黑貓投訴平台上投訴華帝

  但是,在購買產品時,該用戶表示並沒有收到退款對發票時間有要求的提醒,而且這種因商家發貨延遲造成的損失該由誰承擔?“我認為這是華帝故意誤導消費者”用戶在黑貓投訴上寫道。

  目前,黑貓平台上關于“華帝退全款”出現問題的投訴已有多起,我們也將持續關注。

  問題三,針對線下購買用戶,發票不能作為退款憑證。在“退款流程公示”中,華帝要求除購物發票外,用戶還需提供一項活動協議,但不少用戶反映自己在購買時,經銷商並未提及讓簽訂協議。

在華帝宣布啟動退款的微博下,點贊最高的評論是用戶投訴

  “買的時候售貨員沒有給協議簽,根本不知道要簽協議這一說法,以為憑發票就可以退款,現在去退款,被告知不符合條件”,微博網友“天下無敵宇宙強”表示自己不能接受華帝的做法。

  現在,華帝官方微博下已聚集不少用戶因這一問題投訴,目前華帝官方暫未給出處理方案。

  世界杯上大買賣 華帝實現彎道超車

  投訴也好,熱點也罷,不能否認,用戶對華帝的關注度正在上升。通過百度指數可以看出,7月16日世界杯決賽當天,華帝的搜索指數為486490,同期海信為2444,蒙牛為2881,華帝是二者之和的91倍。而在不久前的6月22日,華帝的搜索指數在三個品牌中排名墊底。

華帝的搜索指數在世界杯期間不斷攀升

  需要注意的是,選擇與海信、蒙牛對比是因為二者均為俄羅斯世界杯的二級贊助商。蒙牛相關負責人曾在采訪時提到,5000萬美元拿下世界杯贊助席位;而海信集團也在與子公司的關聯公告中,披露子公司營銷所支付的部分贊助費為3000萬美元。兩家的贊助經費均比華帝需要退款的金額高出不少。

海信集團公告中披露的贊助經費

  也就是說,在世界杯期間,華帝用低于友商數倍的支出金額獲得反超近百倍的宣傳效果,就算全部退款,也是不虧反賺。此外還可以預見,通過“退款流程”的再次營銷,華帝在世界杯結束後仍可獲得一定關注度。

  當然,這筆賬華帝也會算,所以活動在原定時間結束之後,7月1日,華帝又宣布“退全款”再延長3天。而此時法國隊已進入8強,奪冠幾率比活動剛開始時增長不少。試想本來已經賺到聲量的華帝為何還會再次加碼?當然是越多用戶購買“退全款”套餐越好,與提升的品牌影響力相比,支付這些退款金額顯得尤為划算。

  只是,一些條款上的小貓膩,讓本應是球迷狂歡、廠商高興、用戶免單的多贏局面變得尷尬起來。“華帝退全款”再次受到人們關注,不過評價似乎沒那麼好。

  賺了用戶關注,超了友商熱度,贏了資本紅利。站在廠家角度,華帝的世界杯營銷堪稱完美,給品牌带來的關注度讓人豔羨;站在行業角度,此次活動機遇難逢,效果出色,足以被業界稱為典范;但站在用戶角度,有多少人是真的賺到?這些維權的用戶又該何去何從?

  世界杯已然落幕,但“華帝退款”的故事正在上演,下次,他們還會買華帝嗎?

[責任編輯:李振陽]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