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記者葉佩瑜報道: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延至5.1年。有關注公屋團體昨表示,將在暑假期間開展「民間土地供應公眾諮詢計劃」,收集居民對土地供應、房屋政策等意見,目標是收集起碼5000份樣本,并將結果反映予政府成立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
提10項增土地措施建議
公屋聯會主席文裕明表示,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延至5.1年,創18年新高,政府尚欠770公頃土地撥作興建公屋用途,而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的18項土地選項又宣傳不足,含糊不清,當中不少具爭議性,涉及持份者利益及環境保護的考慮,令居民難以作出選擇,故聯會決定以「增辟土地,興建公營房屋為主」為口號,就土地供應方法向公屋居民進行問卷調查。
文裕明指,聯會增加土地供應提出了10項措施建議,包括:收回棕地、增加擬規劃公屋地積比率、填海造地、利用臨時土地興建過渡性房屋、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利用社區設施上蓋興建住宅樓宇、以公私合營方式發展農地、利用郊野公園邊陲、發展地下城及重置貨櫃碼頭等。聯會將就以上建議於7至8月期間,於公屋派發實體問卷及網上問卷,向居民及正輪候公屋人士進行諮詢,希望收回起碼5000份樣本,整理后將結果向政府成立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反映。
文裕明:覓地應多管齊下
文裕明認為,土地短缺,增加土地供應是社會的主流意向,不論土地選項的爭議程度有多大,覓地措施應多管齊下,沒有單一、兩個選項可解決短缺問題,也沒有「無痛」抉擇。土地資源珍貴,必須審慎規劃,聯會促請政府將有關土地以公營房屋發展為優先使用權,以達至紓緩公屋輪候壓力、加快屋恏重建,以及提升居住空間及質素的三大房屋政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