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重新启动对伊朗的制裁。
在宣布退出伊核协议之前,很多人猜测特朗普如果选择抛弃协议,纯粹是出于民粹主义的目的,或许也有博眼球的用意,具有浓厚个人色彩。然而,真相并非如此。
个中端倪很快就在紧随其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显露了出来,而且来自于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Steven Mnuchin):
本届政府决心解决伊朗破坏中东局势稳定活动的问题。我们将继续与盟国合作,建立一个真正符合我们长期国家安全最佳利益的协议。
他这句“符合美国长期国家安全最佳利益的协议”实际上意味深长。美国正与其他国家磋商,希望再建一份新的伊核协议。而这份协议的真正意图,远没有撕毁现有伊核协议那么简单。
最高级别制裁令
依照姆努钦的说法,美国将切断伊朗武装力量伊斯兰革命卫队获取资金的渠道,这些资金还用于维持伊朗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恐怖主义赞助者的地位,用于使用弹道导弹对付美国的盟国,用于支持残暴的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等。
如何切断这些资金渠道呢?根据特朗普的说法,美国将对伊朗实施的经济制裁属于“最高级别”。美国财政部的指令比之前对俄罗斯发出的制裁令明显更加严苛:
在今年8月6日之前,所有与伊朗有关的金融经济和商业行为和活动都需要取缔,包括飞机和零部件出口、美元外汇结算等交易、黄金和其他金属贸易、主权债务和汽车业协议;
在今年11月4日之前,制裁禁令将扩大到石油及其相关产品领域,任何与伊朗石油生意相关的港口码头装卸运载、油轮航运业务、以及保险业和央行交易届时都要全面退出。
“任何一个帮助伊朗发展核武器的国家也都将受到美国的严厉制裁。”特朗普如此表示,包括远在大洋彼岸的盟国。
直接目标
可以看出,这次美国针对伊朗的制裁是分层级的,对此姆努钦解释,这分别给出的90天和180天过渡期是为了让本国和盟国的现有商业协议逐步退出。
说到这里,重点来了:对于设置这样一个过渡期的意义,姆努钦称,更重要的是,要让伊朗和欧洲盟国支持一个潜在的新协议,内容是关于那些被美国政府认为是有关核武开发和其他敌对活动。
“如果新协议没有达成,那么,过渡期过后制裁令将全面生效。”姆努钦强调。
也就是说,特朗普退出2015伊核协议、重启对伊制裁、威胁要对盟国施加严厉惩罚的真正目的是逼迫伊朗和欧洲盟国达成这份所谓的新协议。
听起来耳熟吗?特朗普在不久前推出了史上最严厉的进口钢铝关税措施,后来却相继给其进口钢材主要来源国加拿大、巴西、欧盟国家等予以豁免。而中国却不在豁免名单中,反而还受到了来自美国越来越多的贸易打击政策。
这一次,特朗普政府又使出了类似的招数。姆努钦说,美国可以向那些能够证明他们已经大幅减少从伊朗购买产品(主要是原油)的国家予以豁免权。他并没有说明“大幅减少”具体的定义。
最终意图
为什么美国一定要威逼利诱其他国家同意新协议呢?关于这一点,姆努钦也没忘记解释:美国政府已经开始与其他产油国进行磋商,以确保全球原油市场的供应和油价的稳定。
至此,美国的真正意图浮出水面:特朗普政府试图削减伊朗原油出口。
伊朗是OPEC第三大产油国,全球第五大产油国。2015年伊朗签署伊核协议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本国原油产量及出口因严厉制裁而下降,继而危及国家财政。
目前主要产油国正在实施的减产协议让伊朗颇为受益。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曲折谈判之后,伊朗为自己争取到了巨大利益:产油国们同意伊朗成为唯一的增产国,但也给出了限制:只能恢复到被制裁前的水平为止。
自从减产协定生效以来,伊朗的原油产量和出口规模目前已恢复到制裁前的水平,4月出口达到260万桶/日的纪录高位。
这对于过去十年来原油产量暴增的美国来说显然不是好事——美国正忙于将数以亿吨计的原油推向市场,特别是伊朗原油的主要出口目的地欧洲,积极抢占OPEC和俄罗斯原油的市场份额。这是当前原油市场格局巨变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
过去七年间,美国原油产量从550万桶/日增至1000万桶/日,接近1970年创下的纪录高位。美国能源署(EIA)数据显示,截至4月20日当周,原油出口达到创纪录的230万桶/日。国际能源署(IEA)预测,未来十年全球原油供给增长中料有逾80%来自美国。
姆努钦补充称,美国已经与各方进行了对话,他们愿意增加原油供应,以抵消伊朗制裁所造成的供应下降。几乎是同时,沙特表示将努力减轻原油市场的任何供应短缺所带来的影响。
美国金融博客Zerohedge评论称:特朗普的目标不是惩罚伊朗,也不是把伊朗赶出国际社会,而是用威胁和施压的手段促使油价飙升。
美国对伊制裁将持续,直到伊朗核武器项目停止。而根据伊朗官方和其他独立观察人士,伊朗的核计划和项目已经停止了。对此,Zerohedge有一段精妙的评论:
这意味着特朗普故意竖了一个“稻草人”,这样一来他之后就可以击倒这些“稻草人”,通过修改针对伊朗的核协定,他可以再造出一个新的伊核协议。这一次只会是“特朗普的伊核协议”,而不是“奥巴马的伊核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