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近年不少人愛跑步健身,但初學者跑步姿勢不當,常以腳踭重力着地、步幅偏大,易令下肢關節、足底筋膜及足弓長期承受較大撞擊,容易受傷及造成勞損。理工大學一項研究發現,跑手跑步若能採用「輕着地」,可減低受傷風險62%。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副教授張子熙帶領團隊,在2016年招募320名跑齡不足兩年、18至50歲的長跑初學者,將跑手分為步姿訓練組及對照組研究。
「步姿訓練組」共有166人,跑手在理大實驗室接受兩周共8次的跑步訓練。跑手會在跑步機上跑步,前方設有儀器顯示其着地撞擊力,地愈重顯示的波幅愈大,其間實驗人員會提示跑手「跑輕一點」。而對照組的154不會收到改變步姿的提醒。
研究結果發現,步姿訓練組跑手受傷風險較「對照組」低。在為期一年的研究計劃中,所有跑手平均每周跑約7公里,其中「對照組」有61宗受傷案例,佔該組整體38%;「步姿訓練組」即輕步跑者只有28宗受傷個案,佔該組整體的16%。張子熙稱,在統計學上,輕步跑手與對照組相比,受傷風險降低62%。
宜全腳掌着地 身體前傾
張子熙解釋說,近九成長跑初學者習慣以腳踭着地,若力度偏重,腳底及關節長期承受過多壓力,容易勞損及受傷;而步姿訓練組跑者出現小腿受傷,可能是因為他們嘗試使用前掌着地以減輕着地撞擊力,小腿肌肉因而時常拉扯,導致受傷或勞損。
他建議跑步時應以全掌着地(又稱中掌地),即跑步着地一刻前腳及腳踭貼住地面、縮短步幅或增加步頻,以及跑步時身體稍微前傾,均可減低下肢關節、足底不當受力,減少受傷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