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作者:路敏盈
國慶期間,和街坊談論中國的富強,大家較感興趣的一個話題是,中國上百年來,一直以貧窮聞名於世,被稱為「一窮二白」的國家,如何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尤其是如何解決數億落后地區貧困人口的脫貧,如何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實現全民小康的偉大願景?
精準上面下功夫
的確,貧窮曾是中國幾代人的共同記憶。然而,改革開放39年以來,中國已有7億多人脫貧,這是人類歷史上最亮麗的成績單。廣袤的中華大地上,無數村莊改變了模樣,無數人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特別是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親自挂帥、親自出征、親自督戰,30多次國內考察都涉及扶貧,走遍了11個邊遠特困地區,在多個重要場合、重要會議、重要時點反覆強調脫貧攻堅,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作出了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以每年超過1000萬人的速度,已經讓5564萬人走出了貧困泥沼,這相當於一個歐洲大國的人口。
在整體扶貧攻堅戰方面,中央提出的基本方略是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首先要求明確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的問題(退,就是創造置富環境,拔掉窮根,確定無一返貧,政府退出幫扶)。方法是實現發展產業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還要實施勞務輸出、健康、資產收益扶貧等,同時,國家和政府在財政、金融、土地、交通、水利、健康、教育等一系列超常規政策舉措,以組合拳積極配合,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強化組織領導、責任體系、監督檢查、考核評估等一系列保障措施。
識別貧困人口是精準扶貧的基礎。摸底排查作為精準扶貧的第一道關卡,容不得半點馬虎大意,如果扶貧物件資訊不準、家底不清,不僅會導致扶貧開發瞄不準方向,找不到「靶心」,得不到最佳效果,甚至還可能出現扶貧資金沒扶到貧卻扶了富的逆反現象。因此,中央政府要求各地方各部門嚴格規範程式,把好貧困戶的申報關、調查關、評議關、公示關、審核關,真正把貧困的底子摸清摸實,把握住貧困原因的歷史性、現實性、客觀性、主觀性及至普遍性和個別性等原因區別,根據具體實際進行科學分析和研判,精細準確把脈貧困「癥結」,力爭在扶貧工作中做到對症下藥,有的放矢、找準脫貧的突破口。在這一關鍵問題上,習近平主席以「小康不小康,關鍵在老鄉」一語作出了一個必須由群眾評議認可的唯一標準。
授之以漁 着重於扶
以中國最邊遠貧困的貴州省為例,貴州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戰場,省委毅然簽了「軍令狀」,軍中無戲言,省政府作出莊重承諾:用「貴州解法」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輸不起的攻堅戰!首先是扶貧建檔立卡,通過建檔立卡共識別出貧困鄉鎮934個、貧困村9000個、貧困人口745萬人;全省共有11590個駐村工作隊在貧困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在摸清基本狀况的基礎上,在全省深入每村每戶實施「雨露計劃」扶貧幫困,即不是光給予「魚」而是更着重予以「漁」,持續在「扶」字上做文章,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一戶一人一技能全覆蓋,做到直接培訓一人,就(創)業一人,脫貧一戶。今年為深入開展產業扶貧實現重大突破,貴州進一步推進產業就業扶貧提質創新,用好脫貧攻堅產業扶貧子基金,重點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發展。通過產業推進行動,促進鄉村旅游扶貧工程,打造一批鄉村旅游示範點,并新增省級扶貧產業園區10個,實施產業扶貧項目2萬個以上,帶動60萬貧困群眾脫貧。同時,深入實施職業教育脫貧富民計劃,對40萬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開展規範化技能培訓,向對口幫扶城市有組織輸出護工、家政等緊缺勞務人員1萬名。
同時按照搬得出、留得住、能就業、有保障的要求,從2012年起,對生活在深山區、石山區、高寒山區以及不具備生存條件的地質災害易發區的47.71萬戶204.3萬人實施扶貧生態移民搬遷。安置方式則分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兩種。集中安置主要包括行政村內就近集中安置和整村搬遷集中安置兩種模式。分散安置主要包括插花安置、投親靠友等模式。2017年,貴州省實施了6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和10萬整村同步搬遷人口共計75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自然村寨整體搬遷的任務全部完成,全部實行城鎮化搬遷,以搬遷縣城為主,重點集鎮為輔,不搞農村搬農村。
綜前所述,我們不難看到國家實現「兩個百年」的決心,港人一定要識時度勢,多了解國家的有關戰略方針措施,關注國家的進步發展,加強「一國兩制」的信念和信心,加強對國家的認知感、歸屬感、自豪感,為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做一個積極的促進者和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