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一帶一路是港企進路

2017-09-28
来源:香港商报

   周八駿

  最近,香港鐵路主席馬時亨稱,港鐵在香港開一條新線就虧,只有走出去,在香港以外開新線才賺錢。說的是港鐵一家企業,其實,道理適用於香港許多企業。

  港鐵作為一家特區政府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經營公共交通運輸,不能只考慮經濟效益,所以,即使在本港開新線虧本也必須做;但是,港鐵畢竟是一家上市公司,不能不考慮為股東們賺錢,所以,必須找賺錢的投資項目以維持整體盈利增長,所以,選擇走出去,投資經營香港以外的地鐵或高鐵項目。

  港企需要走出去

  香港絕大多數企業非政府控股,也非經營公共服務,它們毋須為提供公共服務而不得不承擔局部投資的虧損,可以也應當更多考慮為股東賺錢,在這樣的意義上,這些企業都必須走出去。

  根本原因在於,香港本地市場有限,而且,在缺乏新產業或行業的背景下,幾乎所有經濟領域都呈現「飽和」。

  市場同面積有關,也同人口有關。這兩個因素決定了香港市場有限。試想:1100平方公里和730萬人口能夠做多大的事?

  當然,市場還同產業結構有關。香港的制造業早已基本外遷至廣東省珠江三角洲,服務業也在不斷外遷。這些年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為何被新加坡超越?為何又將被深圳超越?香港的中青年有志於創業者為何在本地難以甚至無法施展?原因固然不止一個,但是,根本的原因在於香港本地無法提供讓新投資者生存的市場空間。不盡快完善和提升本地產業結構,本地市場將繼續在既有水平徘徊。

  完善和提升本地產業結構,不能局限於1100平方公里面積和730萬人口,而是必須以內地和其他國家為市場。

  總之,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香港企業都需要走出去。

  香港長期養成企業自主選擇發展戰略和路徑的傳統,凡是企業獨自能做的可以說都做了。企業想做而做不了的是它(們)缺乏能力或實力。所以,政府引導和推動企業走出去,是給想做而做不了的企業以助力。

  推動企業拓展創新科技相關產業或行業,需要政府給以政策優惠,甚至提供「種子資本」(seedcapital)。推動企業擴大對傳統產業或行業的投資,需要政府給予協調。這一切,在當前和今后一二十年都應當置於「一帶一路」宏大框架內來展開。

  與內地企業結幫出海

  香港企業當然也需要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但是,可以也應當與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相結合。同「杭州灣大灣區」比,「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特點就是她在「海上絲綢之路」扮演重要角色。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務部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指出,「充分發揮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珠海橫琴、福建平潭等開放合作區作用,深化與港澳台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要「發揮海外僑胞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獨特優勢作用,積極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在參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上,香港企業可以也應該有更多更大的投資機會。

  香港華資大企業應該轉變投資習慣。在這方面,李嘉誠是一個榜樣,長和系企業國際化走在香港華資企業的最前面。

  香港華資中小企業普遍缺乏「單獨遠航」的能力或實力,可以「結幫出海」,也可以同大企業「搭幫同行」。總之,不能「困坐愁城」。這些年特區幾屆政府都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協助,但成效不彰。我請教一些中小企業家和他們的商會,答覆是缺乏投資機會借錢何用?投資機會在哪里?在走出去。因此,政府不能停留於「你(中小企業)要借錢我幫你」,而是應當協助它們走出去找合適的投資機會。

  長遠而言,香港必須融入內地經濟,首先必須同廣東省珠三角和澳門經濟融為一體。在近期和中期,香港必須推動企業走出去。同內地經濟融合需要克服「有形邊界」(出入境管理)和「無形邊界」(意識形態差异),不容易做。企業走出去,比較容易。在同內地企業「結幫出海」或「搭幫同行」過程中,推進香港與內地融合。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