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吃了“閉門羹”的消費者們聚在一起打聽情況。
20年前,易買得——這家韓國最大零售集團旗下的大型超市挺進中國市場。如今,易買得卻以轉讓門店的方式黯然離場。一夜之間,上海僅存的幾家易買得全部停業。員工“毫無征兆地失業”,並對後續安置問題不滿,消費者也都白跑一趟,對易買得是否會重新開業心生疑慮。
消費者站在超市門口。
1997年,易買得進入中國市場。作為第一家進入中國市場的韓國零售品牌,易買得曾定下在中國開設1000家門店的計划,選擇上海九百和天津泰達作為合作伙伴,因此門店主要集中在天津和華東。
記者在易買得上海瑞虹店看到,通往地下一層的賣場電梯已經停運,透明膠布上貼着“今日閉店”四個字。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奉賢店。奉賢店管理人員對到訪的媒體表示,門店是從12日上午從總部得到易買得被賣給正大集團卜蜂蓮花的消息,事先並未提前告知。員工的安置問題也沒有妥善解決,導致員工們有些情緒。
一名消費者站在門口無可奈何,有些人甚至還持有易買得的購物卡。
據多名消費者反映,易買得本土化做得不夠,在裝修賣場、商品布置等方面都照搬韓國模式,並不符合中國人的消費習慣。據韓國媒體報道,易買得中國公司在2015年營收為2212億韓元(約12.8億元人民币),虧損351億韓元(約2億人民币);2016年營收降低至1480億韓元(約8.5億人民币),但虧損也減少至155億韓元(8000多萬人民币)。
易買得通往地下一層的賣場電梯已經停運,透明膠布上貼着“今日閉店”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