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中國銀監會出台新規,10月20日起,銀行銷售理財產品必須設立專區,并對銷售過程同步錄音錄像。表面來看,這只是銀監會今年以來所掀起的監管風暴中的一環,但實際上所直指的巨額的銀行表外業務,也就是影子銀行要更多納入監管範圍,因此可理解為是金融業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這盤大棋中的一步。
從上半年數據來看,銀行理財產品的增速下降至個位數,理財規模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5%。從數字上來看,理財已受到限制,銀監會再出台新規,有過度監管之嫌疑,但實則不是。銀監會官員表示,同業、理財、表外三大業務在過去這些年野蠻生長,增長速度甚至超過100%,導致亂象叢生,經營不規範,「有的做得非常复雜,連監管都很難進行穿透。」因此目前所出台的嚴監管措施只是對金融亂象的糾錯,讓資金空轉回復到服務實體經濟中來。
勿放縱對實體經濟掠奪
從這個角度進一步延展就是,尽管銀監會近來發布的數據顯示,同業、理財、表外三大亂象規模已開始下降,甚至同業資產、同業負債雙雙收縮,出現2010年以來首次同業規模「雙降」,但脫虛向實的路還依然在路上。
在近來的一場論壇上,中國建設銀行原董事長王洪章就表示,「最近幾年,中央批評金融業回歸本源的問題,這方面我們做得還遠遠不夠。」若將金融比作魚,實體經濟比作水,當然水多魚才能活得更好,但是現在的情况是,民間投資呈現低迷態勢,而更多熱錢熱衷於做金融,這樣以來,勢必魚多水少,整個金融生態環境變得惡劣。外界一直質疑的「同業存單——同業理財——委外投資」三段式資金「空轉」就是這樣一個典型。近年,不少打著金融創新旗號的機構,過度金融化,又令資金空轉情况進一步加劇。任由空轉持續下去,實際上就是縱容一場不公平的對實體經濟掠奪。
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金融呼喚著朱鎔基時代一場金融整頓,更確切地說是金融改革,因為現在與那個時代已有所不同,中國已深層次融入到世界經濟中去,也需要最先進的理念來指導這樣一次改革。另外,本輪監管風暴主要由銀行業發起,能否擴展到全金融領域,也事關到整個改革進行,也就是不能給不合規、甚至不合法的資金留死角,應用大數據監管顯得更為迫切。正如某銀行家所說,要建立一張能反映金融業運行整體情况和風險實質的超級資產負債表。
從根源上去杠杆
在前不久中國第五次金融工作會議上,多次提到要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這既是對金融脫實向虛錯誤路向的撥亂反正,同時也是對金融資源分配的一次較正。會議定調對金融嚴監管,將僵尸國企納入去杠杆重點,也就是一方面要管住水,另一方面還要注好水。
回顧上世紀90年代中期啟動金融大改革,不能忽略的一個因素是,當時的改革并不是孤立的策略,而是有國企改革和財稅改革的配套。那麼本輪金融改革的成敗,實際上也與國企改革和財稅改革的配套改革密切相關,政策必須打出的是組合拳,而且是由懂行、有擔當的人來打出,而不致於又一次落入到金融利益集團掌控中。當年,朱鎔基曾一度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的「高配」兼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推動了那場關乎到中國未來20多年高速發展的金融改革,現在我們同樣需要這樣的人走馬上任。灵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