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仲祺
為了減少違例泊車,警方公布「無限期全天候」嚴厲執法,票控違例泊車的人士,尤其是雙行泊車、在限制區非法上落客或貨物,及停車等候的司機。獅子山學會認為,違例泊車是社會交通政策規劃失效的病徵,而癥結就是泊車位不足。要真正解決違例泊車,便要從增加合法泊車位着手。
違例泊車,對很多人來說,是基於方便或成本效益的博弈。如果車位月租3200元,但違例泊車被抄牌,罰款是320元,便代表一個月內,被抄牌少過10次,便無必要付昂貴的租金。要禁止他們,最有效便是提供能負擔而合法的泊車位。可是,政府的交通策略,是以鐵路優先。政府甚至認為擁有私家車并不是一個必須的權利。但市民能夠以最方便的方法,從A點去到B點,應是交通政策要顧及的一個重點。
現在市區住宅樓宇的停車位,售價已高達數百萬,普通人能擁有私家車變成極難實現的夢想。中環美利道停車場售出,停車場原本提供多達300個停車位,但新發展的商廈卻只需提供少於一半的停車位,令原本停車位極度缺乏的中環問題更加嚴重。
其實政策認定減少泊車位,就能減少交通擠塞,是基於誤解。停泊的車,根本不會導致交通擠塞。從數字上看見,雖然香港私家車數字不斷增加,可是使用過海隧道的車輛數字,多年來處於相同水平。這證明越來越多人有車,但并不代表會用來過海。一些人可能只想用私家車在周末作消镕用途,但由於車位供應短缺,被迫付出高昂租金。擁有私家車,曾經為往上流動的代表,但卻由於政策阻撓,令普通市民做不到。
政府在規劃政策上,未能提供足夠的車位,是違法泊車問題的源頭,而一樣資產需求越來越大,但供應卻越來越少,亦直接令車位變成了另一種投資產品。能夠買入車位的人,當然變成贏家,可是泊車位不足的問題,卻沒有解決。
學會建議政府應大幅放寬限制地產發展商建屋時興建停車位數量的規管。如果政府要着手改善交通擠塞問題,應從增加行車成本,例如增加繁忙時間隧道收費等入手,才是對症下藥,令交通問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