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鄺偉軒報道:中國人民銀行及金管局發出聯合公告,確認批准「債券通」今天上線,并開通「北向通」。為響應「債券通」開通,國家開發銀行將於明天通過中國人民銀行,發行最多200億元人民幣固定利率債券,規模為同類產品中最大。
國開行發行固定利率債券
國開行是次發行的固定利率債券,共分為1年期、3年期及10年期,為首次同時向機構與個人發行,并覆蓋了境內外、批發與零售等發行渠道。其中1年期固定利率債,將同步在工行(1398)、農行(1288)及中行(3988)的櫃齘,售予個人投資者。
主承銷商方面,除了上述3家銀行,還包括中信証券(6030)、東方證券(3958)、建設銀行(939)、寧波銀行及杭州銀行合共8家內地銀行,并由38家機構組成承銷團。
至於境外跨境協調人,則包括滙豐銀行、建設銀行(亞洲)、日本三菱東京日聯銀行香港分行、星展銀行、交通銀行香港分行、農業銀行香港分行、工銀亞洲、中銀香港(2388)、中銀國際及渣打銀行(香港)。
人行及金管局表示,兩地已就「債券通」所涉及的跨境監管合作等事宜達成共識,雙方約定將按照兩地的法律和各自法定權限,建立有效信息交換與協助執行機制,共同打擊跨境違法行為,確保有效運作。
岳毅表示,「債券通」不僅為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債券市場提供了更多便利和選擇,更進一步帶動內地市場開放和國際化,同時為香港債券市場和人民幣業務發展增添新動力。
為港債券及人民幣業務添新動力
對於「債券通」盛大開通,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岳毅表示,「債券通」不僅為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債券市場,提供了更多便利和選擇,更進一步帶動內地市場開放和國際化,同時為香港債券市場和人民幣業務發展增添新動力,是香港與內地共贏的重要政策。
豐銀行副主席兼行政總裁王冬勝稱,「債券通」是推動內地債券市場持續發展及邁向全球化的催化劑,同時鞏固香港國際中心的地位。王冬勝續說,「債券通」鼓勵國際投資者到內地發行人民幣債券之餘,也有助刺激內地投資者對定息產品的需求,并滿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跨境貿易和投資所需。
渣打大中華及北亞地區金融市場部主管陳銘僑表示,過去數星期,該行客戶已向其表示有興趣透過「債券通」投資內地債券市場,該行相信「債券通」將受市場歡迎,其預計中國債券在可見將來,將會被納入更多全球性債券指數。
債券通的歷史意義
回歸20年,適逢「債券通」開通,不僅標誌內地金融業的進一步開放,更鞏固了香港作為「中國面向國際」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日后「債券通」面向投資者的層面,將比「滬港通」及「深港通」更深更廣。
昔日,「滬港通」及「深港通」這兩個「互聯互通」,停留在股票交易。在上述兩個渠道確立前,不少內地資金或香港資金,已在正常渠道以外,「私自」南下或北上相互購買對方市場股票。上述兩個機制的開通,只不過是確立了既有的「潜規則」而已。
不過,這次「債券通」的開通,卻具有劃時代意義。以往香港金融業過分側重股票層面,一般而言,債券這類投資產品,只是機構投資者以及企業家等少數人的玩意。
隨着國家開發銀行首次同時向機構與個人發行固定利率債,不僅立時提高「債券通」的知名度,更可讓香港散戶投資內地市場。這對看好內地前景的香港以至海外投資者來說,算是不可多得的黃金機會。
可激活人民幣資金池
另外,是次「債券通」開通,亦有利鞏固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近年人民幣兌美元貶值下,香港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開始呈收縮之勢。不過,這次「債券通」開通后,除了可讓海外資金利用香港投資內地債市,更可增加在港的人民幣相關交易,激活了人民幣資金池。香港商報記者 鄺偉軒
債券通小錦囊
顧名思義,「債券通」是中港兩地,透過「互聯互通」機制,讓內地與境外投資者透過在香港建立基礎設施聯接,購買對方市場債券的安排。這是繼2014年開通「滬港通」,以及2016年開通「深港通」后,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第3個「互聯互通」的渠道。
「債券通」是在今年3月,由總理李克強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閉幕后的總理記者會后正式提出。李克強當天說,香港在「債券通」下,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并有利香港維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據監管機構的構想,「債券通」將以「先北后南」方式推進,即先開通「北向通」,即香港及其他地區的境外投資者,經由交易、託管等「互聯互通」機制安排,投資於內地銀行間債券市場。雖然南向安排尚未有明確時間表,但市場早已預計,開通南下渠道,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