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哲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接受中央媒體集體采訪時被問到,如何有效遏制「港獨」?他提出必須切實做好三項工作,一是堅決依法懲罰,二是加強教育引導,三是從源頭上治理,包括更重視民生問題,特別是切實提高青年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接受新華社專訪時也強調,所有「港獨」行為都違反本地法律,必須嚴格執法,同時要杜絕港獨侵害兒童少年,并在幼兒階段開始培養「我是中國人」的概念。
正如張曉明所言,對於「港獨」的正確態度,只能是「零容忍」,絕不能容許「港獨」蔓延成勢,養癰遺患。其實,絕大多數的香港市民皆反對「港獨」,最近有民調顯示,支持「港獨」者比率呈現急跌之勢,充分說明社會經過深入討論以后,均清楚明白「港獨」真相并因而堅決對此說不。林鄭月娥較早前亦表示,她認為,「港獨」只是小撮人提出的不切實際和不應該的言論;應該說,作為候任特首的她,這個判斷準確地把脈了香港民意向背。
有鑒於「港獨」的高度危害性,及其違反「一國兩制」及基本法的本質,社會各界實不能夠等镕視之。基本法第1條開宗明義說,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第23條訂明,香港特區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叛亂等行為。顯而易見,「港獨」乃法律所不容,也違反了本地法律。所以,為了有效遏制「港獨」,不單要加強相關執法工作,同時亦要推進相關立法工作,尤其是盡快完成第23條的立法。始終,香港作為一個法治社會,法律無疑是應對「港獨」的最重要工具之一,不應繼續讓有法不立、有法不依、有法不彰的問題拖延下去。
循教育入手也是一個根本辦法。如前所述,絕大多數香港市民均對「港獨」不以為然,而事實上,任何理性、務實者皆不難得出類似結論。問題是,不少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年,甚至兒童、少年,卻很容易受到「港獨」分子荼毒,易受網上良莠不齊及不盡不實的錯誤資訊洗腦。在學校里加強公民意識及家國意識的教育,包括將中史科重新列作必修科,自然就是撥亂反正的應有之義。與此同時,在大眾媒介方面亦然,不能讓「播獨」言論猖狂肆虐,必須正確引導社會討論以正視聽,明辨是非。
當然,確保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維持繁榮穩定,特別是讓每一位市民都分享到經濟果實,讓新一代看到社會上流機會,亦是必不可少的抗衡「港獨」的治本之道。畢竟,如果連最基本的生活都捉襟見肘,民怨就會積累,并最終滋長出反社會的情緒,易走偏鋒。由解決居住困難的房屋供求矛盾,到收窄貧富差距理順財富再分配,還有把握「一帶一路」及「大灣區」等機遇,來擴闊香港發展空間,好讓青年更易大展拳腳等,只要「一國兩制」的好處得以進一步彰顯,市民切身受惠,那麼,相信「港獨」就會失去土壤,以致不攻自破。
說到底,「一國兩制」才是香港唯一及最好的出路,「港獨」則是一條自絕死路;香港回歸20年來的成功經驗,正是我們引以為傲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