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3

延吉「恐龍」集體現身 龍山恐龍化石發掘現場直擊

2017-06-14
来源:香港商报

  6月8日,吉林省延邊州延吉市一改前一日的陰霾,晴空萬里。上午,延吉市委書記姜虎權專程來到吉林延吉龍山恐龍化石發掘現場,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王麗霞、延吉市國土資源局局長金峰等人的陪同下,考察龍山恐龍化石群的發掘成果。至此,持續近半個月的延吉龍山恐龍化石保護性發掘,已獲得至少來自6種恐龍的各部分骨骼、一具完整鱷類骨骼等白堊紀古生物化石,使延吉成為吉林省恐龍及伴生化石最豐富的化石產地。香港商報記者 冀文嫺

出土白堊紀化石至少含6種恐龍

  6月7日,王麗霞與多位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又一次從北京趕赴延吉恐龍發掘現場,與發掘小組工作人員會合,了解幾日來持續呈現的驚喜——在距離今年5月發掘的上方化石層差不多二十七八米的下方,發掘團隊又發現了非常好的化石層,發現大量牙齒、肱骨、齒骨、很完整的肋骨,基本上都完好無損。

  「可以初步判定這是一個大型恐龍的完整骨架。這個骨架在進一步發掘完以後,有望組裝出漂亮的比較完整的恐龍。」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教授金昌柱高興地說。

  驚喜還出現在6月1日。當天,發掘團隊在同一地點,即龍山化石第四層,發現了長1.5米左右的完整的鱷類化石。鱷類化石從頭部到尾巴,保存很完整,可以清楚地看到鱷類的皮膚印痕,這也是國內在白堊紀地層裏非常罕見的新發現。

  據金昌柱介紹,鱷類陪著恐龍一塊生活,這對生物地層以及各方面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從目前的情況看,下面很可能還掩埋著很多的化石,保存這麼好的化石,在吉林省非常罕見。

  此次發掘活動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和延吉古生物化石保護研究中心組成的發掘團隊共同實施。從5月下旬至今,發掘小組已發掘出肉食類、蜥腳類、禽龍、角龍、原龍等至少6種恐龍的下頜骨、牙齒、肱骨、齒骨、肋骨等化石,以及同處於白堊紀時期的鱷類、龜鱉類和硅化木等動植物化石。

已發現6個含恐龍化石的岩石層

  這裏是一片和緩開闊的黃色山巒,經過專業性的發掘,部分山體剖面出露,地層肌理明顯,在一些重點地段,發掘小組拉上了警戒線,用紅色和黃色小旗將已發現的化石蓋上。在一塊小旗頗為密集的地方,幾位工作人員正在拿著刷子等專業工具仔細地清理、發掘著一塊恐龍股骨。

  據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唐治路介紹,延吉盆地含化石層位的年代距今約1億年至9000萬年前,地層為龍井組,目前共發現6個含恐龍化石的岩石層位,其中延吉市龍山4個化石層,延吉市中心西市場工地1個,九水河1個。

  頂部第1層化石層的岩性為褐紅色綠色混層雜色粉砂岩,河口三角洲地層,岩層厚度約2米,發現禽龍類腿骨、脊椎骨碎片化石。第2層為灰綠色泥質粉砂岩,河口區地層,厚約2米,發現肉食龍類牙齒,角龍和禽龍類的椎體和股骨等化石。第3層為紅色粉砂岩,河漫灘相地層,厚約1.5米,發現龜鱉類、竊蛋龍類、小型肉食龍類化石碎片。第4層為灰綠色泥質粉砂岩,沉積環境湖相,岩層厚度大於2.5米,發現了較完整的蜥腳類恐龍,肉食性恐龍和鱷魚等化石,發現的化石部位有下頜、肱骨和股骨等,是目前化石發掘現場的最有價值的發現。第5層化石層位於延吉市中心西市場工地,岩性為紫紅色與灰綠色混層泥質粉砂岩,湖相地層,厚約1.2米,以恐龍化石碎片為主。底部第6層發現在九水河河床,岩性為黃綠色泥質粉砂岩,湖相地層,底部不可見,厚度不詳,發現恐龍椎體等化石。

  據遼寧古生物博物館館長孫革介紹,延吉恐龍化石是目前發現的國內最東部的白堊紀恐龍動物群化石,其豐富性大大提升了對吉林恐龍化石資源的認識,其中的鱷類為首次在國內東北地區白堊紀地層中發現的完整鱷類化石,它們的出土對東北地區白堊紀的古環境及古生態研究,尤其是恐龍的地理分布與演化有重要意義。同時,延吉位於西伯利亞板塊與華夏板塊交界,延吉恐龍的發現填補了兩塊板塊交界區域的恐龍研究的空白。 

[责任编辑:文化东方]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