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是特首選舉的大熱門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李秀恒
特首選戰已進入最後直路,三位候選人到底誰可勝出,在即將來臨的星期日便可揭曉。
雖然現時消息滿天飛,社會上亦有不少奇談怪論湧現,但筆者認為只要大家理性思考,綜合分析,比較一下三位候選人過去的表現、幹勁、管治能力,再加上三人的政綱和近期言行,誰最符合中央政府提出的四個條件,相信大家心中有數,結果亦已呼之欲出。
反對派妄言造王
今次的特首選舉,很多人都發覺有個現象十分奇怪,就是以往一直猛烈批評選委會模式是「小圈子選舉」的「泛民」陣營,這趟卻一反常態,不再高喊杯葛或抵制,反而千方百計爭位,甚至妄言要「造王」。何故會如此?其實有跡可尋。
若不善忘,相信很多人仍記得本來今次的特首選舉,是可讓300多萬名合資格選民一人一票普選出來的,可惜前年的政改方案,因反對派議員蓄意否決而告吹,剝奪了港人普選的權利,以致香港的政制只能夠原地踏步,新特首繼續交由1200名選舉委員會委員投票來誕生。這個結果,是反對派一手造成的,所以今次選舉,他們不敢再重炮攻擊選委會是「小圈子」,惟有改變策略。
有留意的話,反對派最初的策略是「ABC」(anyone but CY),意即他們的唯一目標是阻止梁振英連任,其他人都可以;後來梁振英主動放棄競逐,反對派馬上喊出「踢走『689』,換上了葉劉」口號,把攻擊目標轉移到葉劉淑儀身上;到林鄭月娥決定參選,反對派又重提「ABC」,只是把「CY」改成「Carrie」(林鄭的英文名),對林鄭窮追猛打。
三位候選人林鄭月娥、曾俊華和胡國興,都不是出身於「泛民」的陣營,何解「泛民」要特別針對林鄭?最近民主黨主席胡志偉向傳媒透露該黨的投票傾向時,直言該黨會投票予「距離西環最遠」的候選人。眾所周知,他所說的「西環」是指「中聯辦」,是中央政府的駐港機構。胡的講法,可說是自揭反對派的「底牌」,他們搞那麼多動作,不斷造謠、抹黑和自制民意來貶低林鄭,原來就是為「距離西環最遠」的候選人鋪路,明顯是與中央提出的「愛國愛港」和「中央信任」的條件唱對台,目的可想而知。
林鄭有利政策延續
為了攻擊林鄭,反對派其中一招,是不斷重复指她是「CY2.0」,以為這樣就可讓她失分。其實這十分可笑,政府很多政策是講求延續性的,例如覓地起樓、扶貧、退保、創科、教育、扶持中小企、青年創業、以及抓緊「一帶一路」機遇等,都是必然要推行的。若下屆政府班子是全新的,把所有現有或正在進行中的東西全部推倒重來,導致前功盡廢、資源白耗,到時再花時間及人力物力來商討、爭議、研究,是否值得?
正如林鄭在回答傳媒這個問題時所言,現屆政府做得相對好的、市民歡迎的政策,下屆政府應該繼續推行。但延續一些良好政策,以回應市民訴求,不等於延續一個人的風格或路線。施政是一件事,管治是另外一件事,管治甚講求個人的領導能力、個人魅力、個人風格和待人處事方式,在這方面,她提出的管治新風格,跟梁振英很有分別。
林鄭之言,筆者非常認同。所以,若然林鄭當選,她不可能是「CY2.0」,但有能力做到「特區政府2.0」,即可保留和延續現屆政府的良好政策,同時吸取了經驗,知道如何修補現屆政府做得不足的地方,為特區政府的工作效率升級。事實上,現屆政府之前的施政困難,涉及很多因素,包括政治爭拗造成的內耗、立法會「拉布」、資源運用和時間分配不當等,才導致政策的成效無法立竿見影。
林鄭月娥擁有36年政府工作經驗,很熟悉政府部門的分工及資源運用,而今次支持她的競選團隊,涵蓋唐梁兩營人馬,反映她可以修補兩營的裂痕,加上她過往長期在三司表現的評分中均名列前茅,說明她的工作成績一直受到民眾的肯定,與近期一些「自制民調」的結果不可相提並論。誰人最有能力帶領香港向前發展,相信選委們在星期日會運用手上一票,作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