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2

房子無法容納的青春

2017-03-20
来源:香港商報

  流深

  周六一大清早,很多人滿心歡喜地準備享受周末時,突然驚訝地發現自己已經喪失了買房資格。3月17日下午,北京首先發布「認房又認貸」措施,緊接著石家莊、廣州、鄭州、長沙等城市也紛紛加入住房限購的行列,再加上3月份以來如河北張家口、浙江嘉善、安徽滁州等三、四線城市也紛紛出台限購措施,一場前所未有的樓市限購風席卷了半個中國。以至於有不少「北漂」「海漂」網友紛紛感叹,以前天真的以為自己只是在北京沒辦法買房,一覺醒來才發現,原來在家鄉可能都買不到房子。無怪乎有人說,這就是「無處安放的青春」最真實的寫照。

  能安放青春的并非房子

  但說真的,「無處安放」的形容詞適合用青春期的自我感動,卻并不一定真的符合事實。早在2013年,北大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發布的報告就指,全國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積為100平方米,人均30平方米,近9成中國家庭全部或部分擁有現住房的產權,超過10%的家庭有兩套及以上的住房,這一比例已超過了很多發達國家。換言之,以中國之大,房屋之多,并沒有誰是真正的沒有房子可住。至少,不論位置是哪里,絕大多數國人都在家鄉擁有一套住房;在大城市里,縱使房價不斷創出新高,絕大多數人仍不難獲得片瓦遮頭。在房價問題頻頻成為中國社會之痛的時候,其實「住」的問題,總體仍可說得到了基本解決。

  只能說,「青春」有時候并不真的想「被安放」。在一年中除了過年期間的絕大多數時間,這些國人的自有住房卻大多處在镕置或低效率使用的狀態。季鳥式的遷徙,吸乾了農村和三、四線城市的青年人和勞動力,也令大城市們的人口源源不斷地涌入。在他們之中,少數的優秀者和幸運兒得以獲得真正落地生根的機會,大部分卻必須忍受年復一年房價的折磨和驅趕——「逃離北上廣」的抱怨年復一年地響起。但最后,他們又不得不「逃回北上廣」,因為忍受不了家鄉的沉悶、按部就班和循規蹈矩、處處受到掣肘的制度環境、粘稠的人際關系。這一切只能說明,能夠安放青春的,從來就不是房子。

  「逃離」成潮即危機來臨

  毫無疑問,有房子的青春是美好的,但沒有房子,也從來都不能阻擋青年人追尋美夢。更加吸引青年人的,從來都不是自己蝸居的5平米小天地,而是大城市所能從事的那些最新潮、最頂尖的公司和行業,是聽到和看到各種各樣奇异的想法、奇特的牛人,是可以方便輕松快捷地找到一份新工作、收到全球各地的速遞,甚至是無所事事的時候也能喝到一杯醇香的咖啡,遇到一家可以停留的書店。對這種理想生活的嚮往,就是中國青年的「中國夢」。

  所以,只要產業競爭優勢、個人發展機遇、文化教育資源、成熟公平的市場機制等等資源匯聚在大城市,只要大城市仍是年輕人實現夢想的最好舞台,只要中國的青年人仍擁有理想與追求,人們都將會源源不斷地涌入大城市。因此,無論房價如何飆升,房屋如何限購,很多年輕人們仍會發現,大城市是他們順應青春召喚的唯一選擇,在大城市落戶與扎根也成為了唯一的夢想。

  只不過,青春會消散,激情會退卻,青年人單純的夢想與追求,最終也會逐漸變成單調的消磨,沒有夢想與青春的城市也注定會停止更新,開始老化。所以,當越發高聳的房價門坎令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望而卻步時,一個城市也就開始衰老。房價可以象徵著機會,象徵著財富,象徵著希望,也可以象徵著隔絕,象徵著懶惰,象徵著絕望。因此,在房價持續飆升,限購不斷加碼的今天,我們真正應該警惕的是,一旦年輕人開始將「逃離」當做理所應當,一旦年輕人更願意選擇所謂的「安穩」與「小確幸」,一旦城市停止了包容的動力和自我更新,那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國家,才真正走到了危機的邊緣。

[责任编辑:肖静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