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

《圓夢巨人》远逊《E.T》 斯皮爾伯格這次失手了…

2016-10-20
来源:鳳凰網

     

 

  斯皮爾伯格上周內地上映的新片《圓夢巨人》

 上映快一周,斯皮爾伯格的新片,已經生米煮成熟飯地撲街了……票房目前才破1億……

  

 

  截至10月19日10:48的《圓夢巨人》貓眼票房

  老斯,這次真的是失手了……

  其實剛聽說這部片要在內地上映的時候,小爆猴開心呐! 這部斯皮爾伯格的新片,終於要在內地大銀幕看到了!《大白鯊》、《辛德勒名單》、《E.T.外星人》,每一部都被寫在英文課本裏有木有!

  

 

  猶記得被大白鯊支配的恐懼

  而這部譯名改成《圓夢巨人》的《吹夢巨人》,原著作者是羅爾德·達爾,寫過很多兒童文學經典。

  比如這部《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被韋斯·安德森拍成了這部幽默感飛濺的動畫。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

  他寫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交給了蒂姆·波頓執導。約翰尼·德普和海倫娜·伯翰·卡特都出演了。

  另外這部新片的編劇還是梅麗莎·馬西森,是E.T.之母,《吹夢巨人》是她生前最後一部作品。

  看之前充滿期待,可是,看完後,卻忍不住感到有些失望。

  這是老斯的新片?但為何看起來還不如他34年前的作品,1982年拍的《E.T.》?!

  

 

  童年回憶《E.T.》

  電影的前一個半小時充滿尿點,除了捉夢場景的呈現讓人眼前一亮,其他時候節奏都拖遝得小爆昏昏欲睡。

  直到小女孩蘇菲和好心眼兒巨人(Big Friendly Giant, 以下簡稱BFG)來到白金漢宮,開始各種調侃英國王室後,才開始有比較密集的笑點。

  

 

  這種綠色巨人飲料喝完後會放屁,英國女王也未能幸免

  有人說只有童心才能看得進去這部片,可是同樣是講兒童故事、同樣講看起來有些恐怖的異類生物,用了相似的手法,《E.T.》雖然技術和畫面都不如新作,現在看來仍然具有某種童真和浪漫的魅力,讓人隨著小男孩和E.T.的命運心潮起伏。

  

 

  發現E.T.的Eiliot

  可是這一部卻始終讓人無法入戲,隔著一層。這一次或許無關童心,而是片子真的不OK。

  《吹夢巨人》的主角蘇菲雖然被設定為孤兒,可是對於對於她的孤單、在孤兒院裏的不開心的遭遇,卻沒有過多呈現。

  只有開場時,她在大家都睡著時獨自醒著,在房間到處遊蕩,能體現她的不合群以及異乎尋常的好奇心,之後就沒作太多刻畫。

  

 

  獨自在孤兒院徘徊的蘇菲

  因為缺乏鋪墊,觀眾對小女孩的孤單很難共情,而且蘇菲從頭到尾,沒有太多成長和變化,是比較老派的“高大全”人物形象。  

 

  蘇菲從頭到尾都是類似於“喜羊羊”的角色

  用羅伯特·麥基的編劇理論來說,就是看不到人物的“成長弧線”,開始時勇敢機靈,結尾仍然一模一樣,就沒有從最開始的弱小、到後面慢慢成長的人物,讓人更有同理心。

  相反,《E.T.》中對三個人類小孩都作了足夠多的細節鋪墊,他們爸爸的工作和探索地外生物有關,所以他們看到E.T.的反應,比起一般人來說,是好奇多過恐懼。

  

 

  ET中三個性格各異的孩子

  電影當中還刻畫了父母分居對他們的影響,用他們拿著爸爸留下來的襯衫聞這個細節,表現他們對爸爸的懷念。

  而每個小孩的性格也都不一樣,哥哥是有主動權的老大,埃利奧特是天真、好奇心特重的老二,妹妹則和媽媽最親近,最先想告訴媽媽這個秘密。

  

 

  妹妹剛開始說保守秘密,後來差點向媽媽泄露E.T.的存在

  他們對待E.T.的態度,也因人而異,埃利奧特是主動去追尋,哥哥是從不相信到目瞪口呆地接受,妹妹則激動地大叫。

  三人從最初的驚呆、恐懼,到逐漸接納、保護,到最後站出來為它而戰,劇情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層層遞進。  

 

  最後孩子們幫助E.T.成功逃脫的經典一幕

  《吹夢巨人》雖也有蘇菲從害怕BFG到接納他、幫助他的過程,卻因為直淺的對白太多,而真正情節性的推動少,看起來沒什么趣味。

  除了人物的刻畫略單薄,《吹夢巨人》中反派的設置也太辣雞了!  

 

  吃小孩的壞巨人

  《E.T.》中,三個孩子和E.T.所面對的威脅是真切的,那些穿著防化服來搜尋E.T.的大人,是真的把E.T.抓起來,甚至想解剖它。

  

 

  身穿防化服的大人沖進他們家裏尋找E.T.

  斯皮爾伯格是營造恐懼的高手,E.T.被成人發現後,重重武裝的一排人,從如血般夕陽下走來的一幕,幾乎給人希區柯克般的恐懼感。  

 

  《E.T.》中的驚悚一幕

  在《吹夢巨人》裏他延續了兒童片中制造恐懼、然後化解的手法,比如BFG最初出現時映在牆上巨大的暗影,比如被壞巨人追捕時的緊張感,都做得很成功,但bug就是,壞巨人吃小孩這個設定,實在是太幼稚過時了!  

 

  壞巨人來尋找蘇菲,想把她吃掉

  把人分成好壞兩種,是非分明,這是非常童話或寓言的做法,只有小孩子能接受這種設定,恐怕現在的孩子也不一定會信。

  全程也沒有真的出現過壞巨人擄走小孩或者吃小孩的場景,讓人不免覺得,就是說說而已,根本就沒什么真正的威脅,壞巨人也都非常無腦,缺乏作為反派的自我修養。

  因此,電影裏鋪上恐怖性質的音樂,以營造緊張氛圍,也就只能嚇嚇10歲以下的小孩子,成年人就全程尿點,反而覺得音樂虛張聲勢。

  反派最後被解決得也非常容易,英國女王派來一些飛機,就把他們抓起來流放了,哎,做反派難,做弱雞的反派更難!  

 

  女王後來下令軍隊配合BFG去制裁壞巨人

  盡管這片不好看,票房也慘淡,北美票房截至目前只有5500萬美元,全球票房只有1.76美元,而光是投資就花了1.4億美元,不過,斯皮爾伯格本人非常喜歡這部片,認為這是最貼近他內心的作品。 

  BFG經常受到其他壞巨人的欺負,斯皮爾伯格在宣傳影片時,也提到他小時候因為個子瘦小,也經常被欺負,而最後解決的辦法是什么呢?是造夢,然後把夢帶給小孩子。

  電影和夢,本就是近親。斯皮爾伯格調制出一個一個夢,獻給觀眾。這部《吹夢巨人》與其說是拍給觀眾,不如說是他對自己的電影生涯的總結。

  他把自己投射在BFG身上,他就是美夢制造師,即便被評論家批評結局都過於美滿,他還是堅持讓自己的電影,以開心圓滿結尾。

  所以,《吹夢巨人》做得最漂亮的部分,就是蘇菲在裝著夢境的瓶子之間遊弋的場景,還有跳入倒影中捉夢的情景。  

 

  捕夢的場景

  這是斯皮爾伯格的內心寫照,以幻想、純真、友善、快樂注入電影,傳遞給觀眾。

  他的這部新片的確很不好看,但最後蘇菲和BFG告別,以及蘇菲在窗台上,對遠處看不見的BFG吐露心聲的場景還是頗為動人。

  

 

  蘇菲和BFG道別

  蘇菲象征著一代代的小孩,不斷有人重新走進BFG的世界,冒險、捕夢,有一天她會離開,甚至忘記這些童年的故事,但BFG一直都在那裏,掛著友善的微笑等待下一個小孩進來,就像斯皮爾伯格拍的這些電影,他所做的夢,在等一代代小孩走進來遊覽。

  即便《彼得·潘》的結尾,溫蒂忘記了彼得·潘,忘記了怎么飛行,她的女兒可以繼續跟著彼得潘去永無島冒險。

  

 

  溫蒂長大後,就無法像這樣跟著彼得·潘一起飛行了

  《極地特快》裏小男孩以為自己只是做了一場夢時,聖誕老公公的鈴鐺卻悄然躺在了他的口袋裏。

  

 

  《極地特快》中葆有赤子心的人才能聽得見的鈴鐺

  葆有幻想、好奇心、做夢的能力,大概是斯皮爾伯格想透過這部電影,所真正想表達的事情。他說BFG的故事他給自己的七個孩子都講過,可見老爺子拍這部片的心是很真摯的。

  只可惜,我們已經長大,而斯皮爾伯格已經老去,這部片談這個主題的手法不僅老套,比之多年前的舊作還有所倒退,恐怕只有三到十歲的小孩,還能勉強看看吧。

[责任编辑:林涛]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