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德媒:中國資本凈輸出是歷史轉折

2016-09-26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參考消息網9月26日報道 德媒稱,日前,中國商務部、國家統計局、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對外發布《2015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這份公報顯示,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在實現連續13年的快速增長后,首次創紀錄地超過了外資在中國投資的總額度。
 
  德國之聲電臺網站9月23日發表題為《歷史轉折:中國對外投資首超吸引外資》的報道稱,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張向晨在發表這一公報時表示,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創下了1456.7億美元的歷史最高值,占全球流量的份額由2002年的0.4%提升到2015年的9.9%。張向晨強調,2015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1356億美元,實現資本項下凈輸出。
 
  報道稱,2002年至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年均增幅高達35.9%。如今,中國對外投資量已躍居全球第二,金額僅次于美國(2999.6億美元),領先于日本(1286.5億美元)。
 
  投資海外合乎常理
 
  對于多年來為中國投資者提供支持的德中經濟聯合會來說,中國對外投資超過吸引外資額度的消息是大勢所趨。
 
  德中經濟聯合會秘書長白希可分析稱,這與中國目前正處于轉型階段有關。中國已經不再是世界工廠,“目前非常注重科技創新,在很多方面的競爭力都有所提升”。在這種情況下,走向海外市場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是一個合乎常理的選擇。
 
  中國國際投資促進中心(德國)主任助理湯拯分析稱,過去幾年來中國對外投資額持續上升,主要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長期高速增長的結果。雖然增速在最近幾年里有所放緩,但和其他國家相比,以及從絕對值來說,依然處于非常高的水平。他在幾年前任職于中國駐德領館期間就能感受到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如火如荼”。
 
  湯拯認為,中國企業赴海外投資也符合企業發展的自身邏輯。在品牌、創新、技術及全球產業鏈整合方面,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走出去”息息相關。“中國的許多企業在創新和研發方面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但同時也進入一種瓶頸。”在此背景下,在全球范圍“抓藥方”就變成了最優選擇。
 
  白希可指出,許多來歐洲投資的中國企業看中的是和歐洲企業合作的機會,通過投資合作加快中國企業自身的創新速度。
 
  民營企業后來居上
 
  報道稱,中國從新世紀開始正式把“走出去”戰略提升為國家戰略。初期扶持的大多是想在海外“鍍金”的國有企業。事實證明,這種做法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滿意。當時,中國國有企業的低效率以及有限的市場競爭力,讓最初“走出去”的一批企業如今只剩下零星散落在全球各國的諸多代表處、辦事處。
 
  但這種情況在過去幾年中發生了變化。2015年,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出手最大的仍是國有企業,但專業性、針對性卻變得更高。商務部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化工橡膠有限公司以52.9億美元收購意大利倍耐力集團公司(近60%股份),是2015年中國企業實施的最大海外并購項目。實際上,中國化工集團也是如今海外市場并購最活躍的中國國有企業,它于2016年先后收購了德國特種機械制造商克勞斯瑪菲和瑞士農業化學企業先正達。后一項收購的交易額估計為428億美元,成為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最大一筆收購。
 
  報道稱,雖然國有企業的單筆投資額屢創紀錄。但根據商務部最新公布的數字,2015年民營企業在海外投資的數量和總額上均已超過國有企業。比較突出的包括大連萬達、華為技術公司、福耀玻璃、萬向集團、三一重工和吉利控股。
 
  密切參與中國企業海外擴張的湯拯指出,與“走出去”策略剛出臺時相比,如今,民營企業的投資數量已經超過國有企業。但從單筆投資額的絕對值來說,民營企業還不及國有企業。
 
  資本輸出將成常態
 
  德中經濟聯合會的白希可指出,像華為、中興這樣在歐洲設立研發中心的中國企業,如今也不再需要政府的“走出去”政策來提供海外發展的動力。
 
  報道稱,與此同時,德國企業對中國投資的力度一直在減少。近幾年來,作為為德國企業到中國投資牽線搭橋的中國官方代表,湯拯深深體會到,雖然德國中小企業對華投資合作機會仍然大量存在,但總體來看,德國企業尤其是大企業密集進入中國的時代已經過去,這些企業基本已經完成布局了。
 
  綜合考慮上述情況,湯拯認為,中國對海外市場的資本凈輸出是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會成為中國經濟的另一種“新常態”。無論是從宏觀的統計數字上來說,還是從他日常工作的微觀角度來說,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趨勢“不可阻擋”,依然會保持強勁。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