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4

呂志和:財富不過數字游戲 慈善要量力而為

2016-09-22
来源:FT中文网

   與呂志和的采訪進行到一半,這位香港地產和娛樂大亨忽然哽咽起來,大滴眼淚從眼眶滑落,嘴唇顫抖,說不出話。會議室里的氣氛一時凝重,一旁的工作人員忙給他遞上紙巾。幾分鐘后,他的情緒才逐漸平復。

 
  這是8月底的一個上午,我們在呂志和位于香港北角嘉華國際中心頂樓的董事會議室里,已經聊了一個小時,話題是他捐資20億港幣設立的“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
 
  這位87歲的老人身著西裝,頭戴他那標志性的鴨舌帽。雖然聽力不太好,他仍舊談興甚健,回答每個問題都思路清晰,條理分明。
 
  此前一個月,呂志和在香港宣布了這個獎項的首屆三位獲獎者:中國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因其對世界糧食安全的貢獻獲得“持續發展獎”;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的國際救援機構無國界醫生組織(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 MSF)獲得“人類福祉獎”;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因其多年來在世界各地推動公平、和解及和平的工作獲得“正能量獎”。
 
  談及設立這個獎項的初衷,呂志和說:“當今時代科技進步,但人類互助互愛卻愈來愈少,更有許多互相猜忌和殘殺的事情。世界上有各類不同的宗教,都是導人向善。但為何仍然解決不同現今世界的矛盾呢?”
 
  他說,幼年時對戰亂與人禍的慘痛記憶,以及從商七十余年來經歷的人生起伏,讓他珍視世人的堅韌精神與慈善胸懷,因而在晚年設立以自己命名的“呂志和獎—世界文明獎”,每年頒出合計6000萬港幣獎金的三個子獎項,以表彰全球范圍內修身正德、救死扶傷的個人及團體。
 
  在采訪中情緒激動乃至語塞落淚,就是因為他回憶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占領香港期間目睹的香港貧民窟的悲慘情景。日據期間(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香港發生嚴重饑荒,當年只有十幾歲的呂志和“目睹尸骸遍街的情況,也曾親眼見到有人將尸體從屋內扔出街外…這些畫面,一直都在腦海里面,心里面經常問︰‘為什么世界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呢?’ ”
 
  耄耋之年的呂志和,又經歷了人生最大的財富沉浮。他在早年成功經營建材、地產、酒店等行業,已有“石礦大王”、“酒店大亨”之稱。在2002年成功競得了澳門博彩業牌照后,他的身價更是隨著澳門賭博業的繁盛和旗下博彩公司銀河娛樂股價的飆升而迅速膨脹。據彭博社數據,呂志和的個人財富在2014年初達到230多億美元,他成為身家僅次于李嘉誠的亞洲第二富豪。
 
  但是,近幾年澳門博彩行業因中國經濟減速和國內反腐運動等因素而迅速下行,他的財富也大幅蒸發。采訪當天,彭博社的數據顯示,他的個人財富為74億美元,較兩年半之前縮水三分之二。談起這戲劇性的財富得失,呂志和顯得不以為意,只有一句輕描淡寫的評價:“我認為這些都是數字游戲,對我來說沒有意思的。”
 
  以下為FT中文網與呂志和的對話節選。
 
  FT中文網: 今年三位獲獎者名單公布后,您本人與各獲獎者有沒有直接的溝通? 10月3日在香港舉行的頒獎典禮,三位獲獎者 (包括無國界醫生的代表),都會出席嗎?
 
  呂志和:未有直接溝通,但有經獎項公司聯絡獲獎者,告知獲獎情況。我希望三人都會出席。
 
  吉米?卡特曾表示希望可以出席典禮,但他已經90多歲,還是要看情況而定。他獲頒“正能量獎”,是對他及他成立的卡特中心多年來,對世界、對各族類及不同宗教,能夠歸一向大目標推動的肯定。我們十分高興他愿意到來。
 
  FT中文網:我們知道這個獎項有不同的評審委員會評核。你本人對每一個委員會的評選,有多大的發言權?或是你本人沒有參與,完全由委員會作出選擇?
 
  呂志和:獎項是經三層架構選出。我本人是獎項理事會的主席。
 
  (編者注:據呂志和獎有限公司提供的資料,第一層為遴選專責小組,負責向獎項推薦委員會推薦各自獎項類別的被提名人候選名單;第二層為獎項推薦委員會,負責組成及監督遴選專責小組,決定三個獎項每年度的關注領域,以及審議由遴選專責小組就每一個獎項提交之獲獎候選人建議報告;第三層是獎項理事會,負責審議及批準由獎項推薦委員會推薦之建議獲獎者。呂志和本人是獎項理事會五名成員之一。)
 
  FT中文網:第一屆三位獲獎者都是享有國際盛譽的名人或機構,都曾獲得很多獎勵,包括個人物質的獎勵。“呂志和獎”會與他們過去所獲得的有什么不一樣的意義嗎?
 
  呂志和:袁隆平教授曾獲頒“世界糧食獎”(編者注:2004年)。世界糧食獎的頒獎理由,跟“呂志和獎”的頒獎理由是不一樣的。 “呂志和獎”著重的,是袁教授的高產雜交水稻技術對促進世界糧食供應的安全性所作出的杰出貢獻。此外,袁教授的雜交水稻培育及生產技術,亦大受其他國家歡迎,得到廣泛應用,增加世界糧食供應的安全性及可靠性。過去多年,有關技術廣獲應用,尤其是貧窮國家,連其他國家如美國也采用。
 
  “無國界醫生”曾獲諾貝爾和平獎(編者注:1999年),但與呂志和獎頒獎原因也有不同。呂志和獎是為表彰他們在 2010年海地霍亂爆發及2014年西非伊波拉病毒肆虐時,在控制疫情及醫治病人所作出的貢獻。無國界醫生的工作,是冒著危險去解救人民,在過程中也有醫護人員喪生。他們是為著人類福祉著想 ,十分偉大,非常值??得推舉。
 
  (編者注:吉米·卡特也曾獲得2002年諾貝爾和平獎。)
 
  FT中文網:無國界醫生經常在戰爭前線救助照顧遭受戰爭創傷的民眾;一年前他們在阿富汗昆都士的戰地醫院遭到美軍轟炸,很多病人和醫護人員不幸傷亡。(編者注:2015年10月3日,美軍誤炸無國界醫生在阿富汗昆都士的醫院,造成42人死亡,30多人受傷)你向他們頒發這獎項是否是為他們的犧牲作出獎勵,或者是對未來的工作的一種支持?
 
  呂志和:是有這個意思,不只是獎項的名銜,更實際是有一點獎金去協助他們將意念、善意繼續推廣下去,要他們不要畏懼,使其精神得以延續下去。
 
  FT中文網:對于旁觀者來說,這次三位獲獎者都是“安全”的選擇。畢竟,無國界醫生和吉米·卡特都曾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對你個人來說,把獎項頒給他們有什么特別意義?
 
  呂志和:我自己從小看見貧窮、戰爭、殘殺等這些悲慘情況,最感到痛心的,是聽到別人說“中國人是文盲”。這些悲慘境況,在我年少時,一一放在心里。
 
  當我繼續營商,到了20多、30歲時,我開始投入社會服務工作,當中包括捐助小學和中學等,同時參與香港童子軍、東華三院(編者注:東華三院起源于1870-1929年間由香港本地華人建立的三家醫院,是香港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慈善機構,為香港市民提供醫療、教育和社區等服務)等工作。
 
  到年紀再大一點,50多歲時,我開始捐助中學、大學等,在教學設備及教學大樓方面也有捐助工作。
 
  我一直奉行“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原則。同時,我留意到,科技進步,但人類互助互愛卻愈來愈少,更有許多互相猜忌和殘殺的事情。世界上有各類不同的宗教,都是導人向善。但為何仍然解決不到現今世界的矛盾呢?我眼見世界這么多困苦矛盾,作為世界的一份子,我希望能夠表達這世界應該要互助互諒、互相尊重、共享世界資源的重要性。
 
  我們身處最美好的時光。為何不趁大家有知識、科技時,心平氣和相處? 大家不要再有戰爭了。
 
  對于環境有困難的人, 我們有能力便去輔助他們。對于我個人對獎項的心意,就是這么簡單了。
 
  FT中文網:你幾十年來從事大量各類慈善活動,剛才也說到在三十歲時和五十多歲時在不同領域回饋社會,有不同重點。這讓人想起孔子的一句話: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對你來說,是不是做慈善也是這樣?——差不多每十年都有不斷提升的想法和目標?而在85歲時決定設立“呂志和獎”,你的目標是否已經提升到對全人類的文明貢獻?
 
  呂志和:這是量力而為。以前生意規模沒這么大,但心里早已有想法,為何這世界這么多紛爭、互相殘殺? 所以我意識到,世界的文明,要由教育開始。從那時起,我便做一些社會服務工作,例如童軍領袖、少年警訊的創會會長。當時香港未有這些少年活動。到今天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當年這些都是由我開始的。
 
  當初我創辦少年警訊時,是沒有政府的幫助的。是我要求政府在觀塘給予我們一塊地,用作培訓??青少年的紀律之用,要他們為社會做事,后來得政府承認,讓我們以“少年警訊”的名稱,在政府的指導下,他們為街坊服務,做維持社會秩序、社會清潔事務,直至現在仍存在,還增設了交通安全隊,更得到香港的輔警幫忙訓練,負責維持交通秩序。
 
  我們由小型的社會服務開始, 到現在事業有成,我就發展較大的目標,就是希望人們互愛、互相尊重包容,共享世界資源,這就是我的心愿。
 
  FT中文網:你在2015年提出“呂志和獎”的理念,巧合的是當時你的個人財富,差不多處于頂峰。這個你獎項成立與你個人財富的增長有直接關系嗎?
 
  呂志和:(笑)沒有關系。記得當時有媒體報道我成為亞洲首富時,我想一定是算錯數字了!(編者注:2014年1月,彭博社一度因數據計算錯誤而報道呂志和個人財富超過李嘉誠,成為亞洲首富。實際當時李嘉誠身價約295億美元,呂志和237億美元)我認為這些都是數字游戲,對我來說沒有意思的。
 
  成立“呂志和獎”,其實是希望大家都享受當下的生活。當年自己年輕時,參與社會服務,沒有人知道,但我內心安樂。所以我跟朋友說,財富是最沒有用處,內心安樂是第一位, 身體健康是第二位。因此我以前沒太多財富,也照樣內心安樂, 這是我做人的態度。
 
  我曾在香港抗日戰爭期間,目睹尸骸遍街的情況,也曾親眼見到有人將尸體從屋內扔出街外。這些畫面,一直在我心底里面。曾祖父當年有物業在油麻地。當時的油麻地,沒有現在的熱鬧,最熱鬧的,就是上海街。那個時候人死了,沒有地方殮葬,尸骸就隨街放置。我從屋子里面往外看,大概二、三百尺的距離,我看到尸骸,也聞到了尸骸的臭味。這些畫面,都在腦海里面,心里面經常問︰“為什么世界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呢?”
 
  關于“呂志和獎”,我明白不能一日之內就能夠推動世界文明,但這份大愛精神,可以一年一年的傳播下去。
 
  FT中文網:有媒體稱你為“賭王”,你本人說不喜歡這個稱號。你還被稱作“石礦大王”、“酒店大亨”等等。在這么多不同的名號中,如果你希望后世用一個稱呼記住你的話,希望是哪一個?比如說“呂志和獎”的創辦人,或是“首善”?
 
  呂志和:其實我做人并不希望高調,我一向喜歡低調,亦不向往名譽、地位。從前家里有過錢,但到戰爭爆發,就沒有錢。然后我做生意,逐點逐點做,生意慢慢做多。由始至終,我都未有想過要做“一哥”。
 
  現時,大家給我的名譽或獎項,我都一笑置之。人家稱我為“賭王”,我說︰“千萬不要這么說!”
 
  最重要的,是心安樂,看到別人也安樂就更好。當別人遇到問題時,我幫忙改善就是我的心愿,這些成功感比得到什么稱呼都更大。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