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4

絲路旅遊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敏剛:西域文化旅遊的苦行僧

2016-08-22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沒有靈魂的人,同一條鹹魚沒有分別;沒有文化底蘊的城市,就算表面如何繁華,內裏也是空洞無物。」商人的睿智在這句話裏盡顯無遺,這就是王敏剛。這位早在20年前率先走入絲綢之路發展旅遊業,多年來肩負起西域與香港文化傳播的絲路使者,一直大力主張旅遊文化產業,認為一座城市的發展不能只狹隘地聚焦在商業價值,更要關注其不可取替的歷史文化,加以保育和推廣,才能達至可持續發展,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文:鄭曼婷 部分圖片:蔡啟文

  訪問在王敏剛的辦公室進行,與他聊文化旅遊產業,看他那滔滔不絕、神采飛揚的樣子,筆者很快被那熱情的氛圍渲染,也不難看出他對自己事業的熱愛。王敏剛出生知名造船企業的家庭,父親是在香港有「造船大王」之稱的王華生,大學時期在美國主修機械工程,返港後順理成章協助父親打理船務生意。

  肩負文化旅遊新任務

  1990年,王敏剛毅然轉型投入文化旅遊產業,並走入大西北做旅遊業的開荒牛,他形容這一轉變完全由市場需求出發:「我是工程師出身,負責造船探油、結構建築等,屬於重工業,做了十幾年,經歷了89民運,那時很多香港人面臨重大的抉擇,離開或是留下,既然我選擇留下,就必須把目光放長遠,不能只聚焦在香港,更要看重內地市場。」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王敏剛開始到內地投資。他表示,當時國家改革開放已十多年,沿海城市發展成熟,因此他計劃到未開發的內陸地區謀求商機。經過一番考慮,最終決定走進大西北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東北地區多重工業,投資龐大,西南山區就較貧乏,反觀西北部不但有大量天然資源未開發,絲綢之路亦是很多別國遊客嚮往的地方。」他補充當年自己還做了宏觀調查,發現在八十年代,日本每年有30萬人遊覽絲綢之路,足見發展潛力之大。

  建酒店拓旅遊業

  在王敏剛看來,所謂「旅遊」,「旅」是指交通,「遊」即是體驗,要兩者相互配合,才能吸引遊客到訪。他謂中國擁有大量文物古蹟,而敦煌文化是中國精采文化之一,可是由於當地缺乏酒店和交通配套,接待遊客能力低,令不少遊客只能轉到桂林、北京等地旅遊:「於是我決定去那裏(西北)興建酒店、商場,做景點開發,當地政府則答應興建機場,做好交通配套。」如此大膽的先行決定也非一朝一夕可以成事,王敏剛坦言投資的酒店工程兩年就完工,但奈何政府的交通配套卻等足十年,過程相當吃力。可幸經過多年努力,當地交通配套日趨完善,旅客人數逐漸增加,王敏剛投資的敦煌山莊亦發揮作用。他續透露兩年前也開始籌備新疆高昌古城的項目,工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它在2013年被列為世界遺產,也是唐三藏玄奘取西經的線點之一,極具歷史價值。」作為一名商人,王敏剛看到了西部文化即將為企業帶來的商機;作為一名中國人,他看到了五千年文化積澱的底蘊,他誓言願意做一名文化旅遊的苦行僧,文物保護的殉道者,保護文物的同時,更要保護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精髓。

  歷史文化無可取代

  文化旅遊近年被公認為是朝陽產業,因它有著其豐富的文化內涵、精深的人文底蘊,要成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產業是指日可待,王敏剛正是在這樣一個大社會背景下脫穎而出的人,他認為文化是旅遊的靈魂,以文化資源為賣點,正正是他經營旅遊業的一種獨特方式。當談到為什麼會選擇文化資源作為賣點時,他顯得很是自信:「因為文化資源具有很強的不可取代性和可延續性,歷史文化給人的震撼力是很強烈的,且市場本身年齡的跨度比潮流式消費產品更大,名山大川世界到處都有,唯有歷史文化則僅此一家,無可取代。」立足於文化資源,做文化產業,其中就包括酒店、旅遊景點的開發,但王敏剛強調這過程必須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硬道理:「假如你發現一個古跡就大肆去宣傳,不做任何規劃,到頭來一窩頭的蜂擁只會破壞了文物。古跡本身就是只供參觀的地方,並非都適合在周邊起酒店,能否衍生成旅遊產品,就要看你會運用什麼創意手法讓人看得有趣,吸引人來參觀,這就必須講專業效果及全盤的統籌。」

  用雙腳體驗異國文化

  對於近年潮流興起一股背包客「窮遊」體驗的文化,王敏剛大力讚賞是好事,熱愛旅遊的他在旅途中也是甚為喜歡用一雙腳去體驗每個新地方:「我很喜歡去發掘新事物、新知識,每次去一個新地方遊玩都必去『干的市場』和『濕的市場』這兩個地方,即商店市集和街市地攤。由擺地攤到高級Shopping mall,完全可以看到當地人的生活文化狀況。」他深深的體會到去一個新的旅遊地區,總是要藉由多方嘗試來體驗那裏的風土人情及文化,而飲食便是最容易融入在地生活的方式。他續分享過往去印度用餐的趣味經歷:「去印度人家裏作客,一定要嘗試『手抓飯』的樂趣。很多人未去之前會認為用手吃飯很不乾淨,但其實吃飯前他們會先洗淨手才就餐,也正因為這一習慣,使得印度大部分菜都被做成糊狀,這樣才便於用手抓餅捲吃。」他又笑言自己第一次用手吃飯的時候,因不知道怎麼夾起飯搞到一團糟,是個很深刻的體驗:「用手吃飯看似落後不文明,但其實印度人吃飯絕不會浪費食物,用餐前均會將多餘食物放入新盤子供別人分享,我覺得單是這點就很環保文明。」

  港應借力澳門博彩走出去

  活在「購物天堂」光環下的香港,素來以零售業帶動旅遊業,如真遇上有朋自遠方來想要體驗一下特色文化,不少港人想必和筆者一樣,面對這個共成長的城市,話到嘴邊還真說不出有哪些文化景點。誠如王敏剛一而再強調的那樣,今時今日城市發展再不能只狹隘地聚焦在產值及商業價值,更要關注城市的吸引力及文化號召力。在「一帶一路」大環境下,中國已進入大旅遊年代,反觀香港旅遊業卻吹冷風,王敏剛認為政治外因,和政府對旅遊業界的支持不足等內因,是香港旅遊業走下坡的主要因素。他解釋說,香港擁有海港、空港的天然資源,硬件設備不可代替,但這兩者優勢仍未完全發揮。此外,香港的旅遊安全指數非常高,甚至優於其他歐美國家,其專業服務亦很有水準,是香港旅業的軟件優勢:「北京、上海的機場規模很大,但論班次的頻密、服務的專業程度,還要一段時間才能追上(香港)。」問他香港應如何發揮優勢,融入國際旅遊的大潮流中?他表示快將落成的港珠澳大橋是香港攜手澳門發展旅業的好時機:「本港原有的旅遊品牌是『購物天堂』和『美食天堂』,雖然沒有博彩業,但港珠澳大橋通車後,香港去澳門的車程只需約20分鐘,訪港遊客可藉此方便享受澳門的博彩旅遊,形成香港與澳門兩地旅遊業互相推動的格局。」他指出也可引入博彩業,將珠三角的資源統一納入香港,提升本港的旅遊資源,對招攬國際遊客更有利。

  藉旅遊業促進世界和平

  王敏剛在推廣文化旅遊上不遺餘力,近年,他常以聯合國絲綢之路專家組的身份出席各類旅遊會議。剛於斯里蘭卡出席完世界旅遊組織年會的他,表示十分高興可以與亞太區及不同領域的旅遊專家交流:「此行共有150人參加,這是2009年內戰結束後,斯里蘭卡東部省境內首次召開世界級會議。過去近30年,斯里蘭卡北部省和東部省作為戰區飽受戰亂侵襲,今次會議目的除了是趁機重振當區旅遊活力,尋求發展機遇,還探討了旅遊業對國家和平發展及民族和解的作用等問題。」他引用梁啟超的「政治無常,文化永恆」,還加添一句「經濟涼薄」直指單看數據做事不可能到達可持續發展的目的:「旅遊業從以往單一的服務行業,急速發展,演變成超越經濟,成為促進世界和平的重要平臺。」

  任子女發揮 自創天地

  子承父業是不少中國人的傳統思想,尤其對傳統文化旅遊甚為鍾情的王敏剛,筆者想他必一早已培育好繼承人,笑問他可會讓子女繼承衣缽?他卻指對三名子女向來持開放態度:「文化旅遊產業多數要去偏遠地區做開荒牛,過程辛苦,未必適合所有人,我認為做一個稱職的爸爸應該是以尊重子女的意願為前提,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意與優勢。」他續讚賞三名子女各有所長,靠自己的實力打拼,在各自的領域創出一番新天地:「大兒子從事金融業,是一位經濟專家,我從來無要求過他做和我一樣的職業,反而由他自己發揮。小兒子有嘗試過從事這個行業,但後來他也表達過不適應,選擇做紅酒生意,現在是一名品酒專家,兩個兒子可說是不同領域的專家。至於女兒仍在攻讀法律,相信將來也會從事法律相關行業。」

  話音未落,他又難掩興奮地告知筆者現時最開心的是有三個可愛的孫兒,而心境亦有了180度的轉變,笑謂現時才覺得自己真正的成長了:「一路以來都是太太為我打理家頭細務,照顧子女,令我很放心,可以有更大的衝勁去做事。但現在我整天都很掛住家裏,很想見到可愛的孫兒。」他更感悟:「現在做的事有多多少少的社會價值,對家庭也有很大影響,其實做那麼多也是為了下一代的幸福。」

  王敏剛簡介

  BBS、JP,畢業於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是剛毅(集團)有限公司、西北拓展有限公司、文化資源開發有限公司、絲路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及絲路旅遊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曾獲頒香港青年工業家獎。他一直致力開發文化和文物資源,在多所非政府組織、政府機構和專上學院演講授課。自1993年起成為聯合國多元組織「絲綢之路計劃」的成員。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