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37

處暑後養生注意三件事 飲食少辛增酸

2016-08-23
来源:

  秋天空氣濕度下降,人們會感覺皮膚幹澀粗糙,鼻腔幹燥疼痛,口燥咽幹,大便幹結等,需及時采取措施,預防秋燥症。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處暑時節要多吃一些能滋陰潤燥的食物,如銀耳、藕、菠菜、鴨蛋、蜂蜜等,防止燥邪傷害人體陰液。

  另外,秋季還有一個著名的養陰法則,即“少辛增酸”,也就是用增酸的方式來收斂過旺的肺氣,用少辛的方式來減少肺氣的耗散。“望梅止渴”的故事 說明酸性食物具有非常強的滋陰效果,甚至還沒吃到嘴裏,潤燥的效果就已經出來了,所以處暑時節要多吃酸味水果,如山楂、葡萄等,而像西瓜這類大寒的瓜果, 則要少吃或不吃。

  “少辛”是因為味辛的東西具有發散的作用,會導致人體出汗,隨後身體變涼。所以處暑後不宜吃辣椒、花椒、薑等辛熱食物,更不宜吃燒烤類食物。

  除此之外,還可以嘗試“一鹹一甜”的方法。在白開水中加少量鹽,少量多次飲用,可減少水分流失。蜂蜜具有潤肺、養肺的作用。

  另外,應防“秋瓜壞肚”,冰鎮西瓜等涼性水果還是少吃吧,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專家提醒,秋季本來就是腹瀉高發季節,如果此時再大量食用西瓜等寒性水果就很容易拉肚子,孩子更要少吃。

  養生注意三件事  

    隨著天氣漸漸轉涼,不少人會出現鼻咽幹燥、幹咳少痰、皮膚幹燥等症狀,這些現象就是典型的“秋燥”。徐主任介紹說,預防秋燥最好的辦法是及時補 充水分,但和夏季補充水分有點不同,比如晚上喝點蜂蜜水,有助於潤肺祛燥,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梨和柿子是去燥的最佳食品。

  最近幾天氣溫較低,不少市民感覺容易犯困,雖然睡眠狀況良好,但是白天還是顯得倦怠無力。徐主任說,對付秋困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由於處暑以後氣溫在夜間較低,甚至有涼意,所以盡量在晚上10點前入睡。中午有條件的話,午休半小時,也利於化解困乏。

  如果下午還感覺秋困沒勁兒,不妨試試按摩風池穴。此穴位於項部,枕骨之下,與風府穴(後發際正中直上1寸)相平。這是足少陽膽經的穴位,按摩它 除可提神外,還能緩解眼睛疲勞,特別對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或長時間伏案的人,效果更好。做法是:保持身體正直,兩手拇指分別置於兩側風池穴,頭後仰,拇指 環形轉動按揉穴位1分鍾,可感到此處有明顯的酸脹感,反複5次。

  “秋凍”有助於鍛煉耐寒能力,在逐漸降低溫度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但徐主任特別提醒,“秋凍”要因氣溫和個體不同而區別對待,不能盲目。肚臍是人體最容易受涼的部位,一旦受涼會影響脾胃功能,出現胃口不好、腹 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所以“秋凍”最好不要露臍。 

[责任编辑:林涛]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