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4

借力文創產業,臺灣青年投身深圳創業熱潮

2016-05-31
来源:南方日報

  臺灣青年翁雪蕙和周潔儀合作成立了一家文化創意公司,主要針對成年人開設手作課程。 何俊 攝

  臺灣青年光明新區創業記

  借力臺灣文創產業,投身深圳創業熱潮

  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時代的激流,不僅是大陸年輕人紛紛投身到創業浪潮中,這股熱潮也吸引了不少臺灣青年來大陸創業。

  臺灣青年翁雪蕙和周潔儀就是創業熱潮中的實踐者。兩人借力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優勢,利用自己在深圳的人脈資源,合作成立了一家文化創意公司,主要針對成年人開設手作課程。

  “我們希望這個手作平臺能夠讓在繁忙都市中的人得到心靈放空,希望能把文化創意帶入生活中,把手作作品簡化,成為一般民眾都能參與的東西。”翁雪蕙認為,深圳經過快速的經濟積累,消費能力提升后,需要的是有特色的消費平臺,這正是身處深圳者創業的好時機。 ●記者 柳艷

  1.初衷 搭建心靈放空的平臺

  翁雪蕙是在不經意間開啟了她的大陸創業模式。

  3年前,在臺灣從事金融行業的翁雪蕙辭掉工作,與在深圳工作的愛人相聚。2014年,閑不下來的她想到臺灣美甲業做得不錯,就在深圳開了家美甲店。

  來店里的既有當家庭主婦的美媽,也有上班的白領。大家相熟后,紛紛跟翁雪蕙建議,希望她通過活動來增加互動。一年圣誕節,翁雪蕙組織了一場小型的親子繪畫活動,大人、小孩都玩得很嗨。不少孩子和大人肆意揮灑的創意讓畫作十分精彩。活動的良好反饋給了翁雪蕙不小的成就感,“當時就想,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做得很好了,為什么我不把它帶入深圳呢?”

  在深圳的3年多生活,翁雪蕙已經對這座城市有了一定的了解。“深圳發展非常快,人們的生活水準也在不斷提高,但是節奏快,生活壓力也大。很多人需要尋找到一種能讓心靈得到療愈的平臺。這一點,臺灣已經經歷過這樣一個發展周期,我們認為在深圳也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大家已經有這種消費能力,但是這樣的平臺還不多見。”

  現在,翁雪蕙的公司客戶群主要以成年人為主,開設了諸如繪畫、彩繪、珠寶設計等課程。翁雪蕙告訴記者,盡管各類文化創意培訓機構比較多,但更多的是針對孩子,承載更多的是教育意義。

  在翁雪蕙的設計中,這里要給學員們帶來的不僅是單純的“技”,而是感悟生活本真美好的“道”。“我們希望這個手作平臺能夠讓都市人得到心靈放空,希望能把文創帶入生活中,把手作作品簡化,成為一般民眾都能參與的東西。”

  比如一場繪畫課程,可能一堂課會有五六個小時,大家慢慢描摹,靜靜地舒緩自己的壓力。一堂制作木戒指課程,學員們會體會到如何將一塊木頭磨成一枚戒指,體驗手工制作的樂趣。

  在課程設計中,還有關于彈奏尤克里里的親子活動,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最后家長能簡單地幫助孩子伴奏,場面十分溫馨。為了給學員們留下美好的回憶,翁雪蕙還專門安排了攝影,“我們希望能把這種親切的感覺延續到大家的家庭生活中”。

  2.借鑒 文化創意要與生活相融

  一頭扎進文化創意產業領域,翁雪蕙坦言自己還是新兵,需要學習的地方很多。現在每次回臺灣,翁雪蕙都會抓住機會和臺灣當地手作達人交流,尋找合作人才。她希望自己的深圳平臺能成為這些臺灣同行的二次創業平臺。

  周潔儀告訴記者,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近年來發展迅猛,更重要的是已經與市民的生活密切相關。“文創和觀光業結合得很緊密。”

  據了解,臺灣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雖然曾因過去的制造業創造了第一次“經濟奇跡”,不過隨著數字化、全球化的風起云涌,資金、人才、資源的全球性流動,優勢被其他新興發展中國家所取代,尤其邁入知識經濟時代,臺灣面臨缺乏特色商品競爭優勢的危機,不得不尋找另一條出路。而整合臺灣的智慧與文化魅力,結合新的創意,并將其應用于產品發展或生活品質與美學中,是臺灣許多產業煥發新生機、新潛能與新商機的關鍵,既能創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成長,同時也能平衡臺灣過度偏向制造業的產業發展形態。

  宜蘭是臺灣的一個知名旅游地。周潔儀告訴記者,宜蘭本身并無自然資源特色,但是通過辦文化季,通過文化特色包裝,吸引了臺灣各地的文創人,游客也隨之劇增。“現在年輕人去宜蘭,除了泡溫泉,還會去傳藝中心。”

  “一些傳統產業正在尋求轉型,比如以前的木雕廠會開放給游客,游客可以在這里體驗,購買衍生產品。一些傳統的手作行業者也希望能將手作藝術傳承下去。”周潔儀說。

  事實上,處于經濟轉型中的深圳文化創意產業也正在蓬勃發展,這給翁雪蕙的事業提供了更多的人才積累。在今年的文博會期間,翁雪蕙和周潔儀抱著學習的心態去參觀。“深圳也有很多的創意手作達人,他們的作品讓人驚艷。”

  不過,翁雪蕙也認為,盡管深圳的文化創意園很多,藏龍臥虎,但是整個文化創意產業與社會生活的融合度還不夠。“比如一個杯子,可以不僅僅是杯子,里面要有設計文化的元素。”她認為,這是自己在深圳做文化創意產業的一點感悟,“因此,我們在課程開發上,一再強調要簡化,要為生活所用。比如景德鎮陶瓷很精美,但一般人沒這個條件做,但將陶瓷彩繪應用到木雕上,就可以作為家庭的擺件”。

  3.感受 大陸創業有無限空間

  剛處于事業的草創階段,翁雪蕙是公司的總經理,負責策劃運營,周潔儀是公司財務總監。創業是兩人的人生重要節點。

  翁雪蕙告訴記者,公司注冊等一切都很順利,無論是臺灣還是大陸的朋友都很熱情支持,但在尋求合作場地的時候,自己的理念并不容易被理解。“我們很多活動是在咖啡館、書店開展的,一場活動人不多,但時間長,大家希望能安安靜靜完成活動。有些咖啡館會比較偏向于做大型活動,搞比較熱鬧的秀。這是價值觀不同導致的。”

  自從創業后,每次回到臺灣,翁雪蕙和周潔儀都會被臺灣朋友問及大陸的創業經歷。“很多人非常感興趣我們的創業經歷。臺灣的手作達人非常多,部分還有非常龐大的粉絲基礎,但是由于臺灣市場比較小,實際上創業的機會并不多,發展空間可能會比較局限在臺北、臺中等一線城市。而大陸的很多城市,客戶群都有無限想象空間。”翁雪蕙感慨深圳的創新活力,以及帶來的充分創業機會。

  “很多臺灣年輕人有創業想法,但是對于一個陌生的環境還比較擔心,問的問題也集中在市場如何、如果創業失敗了怎么辦,人才好不好找,政府扶持力度如何等等。”翁雪蕙表示,大陸這兩年在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際上給臺灣青年營造了很好的大陸創業機會。

  創業需要打破了解的隔膜,也需要把握時代的脈搏。翁雪蕙告訴記者,一個臺灣朋友也在大陸創業,做的是高端服裝面料生意。“他有自己的設計師,在賣面料給生產企業的時候,往往會把服裝款式也做出來給廠家,告訴廠商某種面料適合什么款型。他的這種銷售策略切中了企業渴望通過創意設計實現高端轉型的心聲,因而大受歡迎。”

  周潔儀告訴記者,盡管身邊的臺灣青年朋友有一定的創業熱情,但往往難以邁出第一步。她分析認為,臺灣經過了多年的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已經到了一個比較高的水準,年輕人在比較安逸的生活環境中成長起來,整體社會氛圍是一種比較慢節奏的狀態。“不少年輕人可能會缺乏一種敢闖敢拼的狠勁,這一點大陸的青年比較有沖勁。”

  4.遠景 打造臺灣特色文創園

  翁雪蕙和周潔儀將公司注冊在光明新區。

  在她們位于公明的一間辦公室內,透過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可以看到窗外流淌的茅洲河。夏天,河兩岸草木茂盛,經過治理后的茅洲河水開始變得清亮起來。就在離公司不遠處,是今年文博會期間大出風頭的文博會專項活動點紅滿庭文創園。一個新的產業規劃正被提起,光明新區將打造茅洲河流域文化產業帶。

  周潔儀也聽過這個提法。她和翁雪蕙都十分興奮。“除了產業發展的意義外,對于光明新區的居民也是一個利好。以后大家可以沿著茅洲河散步,騎自行車,可以到河兩岸的文化場所休憩娛樂。光明新區有自行車、內衣、鐘表產業,做這些有自己的獨特優勢。”

  這對翁雪蕙和周潔儀的事業無疑也是個利好。在翁雪蕙和周潔儀的規劃中,她們希望能在茅洲河沿線打造一個有臺灣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園,把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與深圳的相結合,為更多的文化創意人提供一個孵化平臺,一個資源整合的渠道。“當然,這是一個長期的規劃。近期我們要做的是把課程開發好,把用戶體驗做好。這真的是一個很大的市場,值得去嘗試。”翁雪蕙說。

  相比翁雪蕙,周潔儀已經在深圳呆了十多年,普通話已經完全聽不出臺灣腔了。婆家就在公明本地的她,見證了這片土地的快速發展,也已經融入了這片土地。

  現在,這里不僅成了周潔儀家庭的重心,也成了她事業的中心。盡管活動主要是在福田、南山開展,但周潔儀對光明新區的市場也很有信心,“對美的追求是人們的共性,我們有信心一步步推廣做大”。

  ■對話

  深圳臺商協會光明聯誼會會長盧政群:臺灣青年創業 缺點敢闖勁頭

  從1990年代跟隨父親來到深圳公明片區開設工廠,臺商盧政群在公明一呆就是20多年。從最初的不毛之地,到現在的人煙繁華,盧政群見證了城市的變遷,也感知了經濟轉型的冷暖。

  數年前,他開始擔任深圳臺商協會光明聯誼會會長。現在,他的一個關注焦點是如何幫助臺灣青年在大陸創業。近兩年,盧政群開始考慮轉型的問題,與公明一些本地商界人士聯合成立了一家投資公司,旗下項目有深圳光明微軟云暨移動孵化平臺。他希望未來這個平臺能成為兩岸青年交流創業的融合平臺。

  南方日報:最初你來深圳開設工廠的時候,創業環境跟現在有什么不同嗎?

  盧政群:當時是生活環境不好,但由于大陸企業還沒有發展起來,市場很大,競爭還不充分,對于臺商來大陸發展制造業是比較容易的。現在競爭比較激烈,而且由于產業結構調整,傳統制造業走向資本密集產業,臺商在傳統制造業上已經沒有競爭力了。現在很多臺商一代都在收縮自己的企業規模。我們公明也有幾家臺商企業將工廠轉移到內地或者國外。

  南方日報:現在臺灣年輕人的創業切入點在哪?

  盧政群:年輕人除非特別有資本、技術優勢,否則現在進入制造業領域是比較難的。我們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機會很多,但方向跟以前不一樣了。年輕人可以從小眾做起,從制造業轉向服務業進行創業。臺灣市場不大,相對而言,大陸機會比較多,也有政府扶持政策,成功機會比較大。可以說,臺商第一代做技術,第二代做管理,第三代關注美的東西,文化創意產業是年輕人創業很好的切入點。

  南方日報:那么臺灣年輕人創業有什么特點?你對于臺灣年輕人創業有什么建議?

  盧政群:以前的臺商可能是在企業干了很多年的干部,有很長的時間積累學習經驗;臺商二代三五年時間就要弄懂,信息消化能力比較強。臺商一代來大陸發展容易抱團,現在的臺灣年輕人可能團隊人數也比較少,喜歡獨立。相對大陸青年,臺灣青年創業現在還缺少點敢拼敢闖的勁頭。我的建議是,一要接地氣,要與大陸的資源結合起來,共享資源也就能壯大自己的資源;二要善于利用如協會這樣的平臺,充分整合自己內部的資源。

  南方日報:如何利用微軟云平臺幫助臺灣年輕人創業?

  盧政群:我們下個月就會組織一場臺灣青年到孵化平臺考察學習的活動。未來,我希望這個平臺在兩岸青年創業交流孵化方面進行深入探索。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