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45

估值項鏈沒有貫串傳媒人

2016-05-13
来源:香港商報

  約10年前,香港傳媒圈被一篇文章刷屏并引發風波,文章名稱《她來自屯門》,讀者可自行搜索閱覽。對於事件中的其中兩個人,包括明報前總編輯張健波與劉進圖,贈他們三個字:「哈哈哈」。有點奇怪但沒辦法,報紙不給刊登不雅用詞。

  10年后的今天,香港傳媒人的薪酬依然偏低。香港記者協會日前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月薪介乎1萬至1.5萬元的傳媒人占比約32%,調查反映,傳媒行業是個高學歷、低薪酬的行業,業界流失率居高不下,人才紛紛拂衣而去。

  傳媒人的待遇是個大問題,為什麼傳媒人長期低薪酬?為什麼新聞理想老被人壓價?我們把視野拉遠一點,回首中國歷史,讀書人除了會說「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事實上也不值錢。我們常說,窮書生窮書生,讀書人一般都很窮。那麼,為什麼傳媒人與讀書人都很窮,原因之一,在於他們都難以被估值。

  估值項鏈貫串不同標準

  我們定義一下「金錢」,這是個關鍵詞。市場有種說法:「金錢是對物質世界控制能力的量化表現」,我的觀點簡單點:「金錢是估值的載體」,沖量一個人之於社會的價值標準眾多,金錢就是一條貫串人類社會多數價值評估體系的項鏈,因為這條項鏈,我們得以沖量對比社會多數事物的價值。

  無論哪個時代,總有些事與物、人與行業難以被這條鏈子貫串,其對人類社會貢獻很大,只是怎麼說好,這些貢獻難以被量化評估值多少錢,人類社會難以回饋同等價值的回報。這些事與物、人與行業,包括拿筆桿子的、拿畫筆的、搞藝術的、搞公益的,其貢獻與回報往往難成正比。

  傳媒人沒有爭取被估值

  傳統傳媒人是難以被估值的其中一類,曾經身邊許多行家領取微薄薪酬,在為這個行業與社會燃燒激情,當年過而立之年時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買不起房子,連個立錐之地都沒有。哀哉!曾有行家抱怨社會不公,問題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不曾有意識地爭取被估值,提高估值,傳媒人始終很窮。

  說回來,關於《她來自屯門》的風波中,讓我們最氣憤的不是傳媒人的低薪酬,這固然是其中一個因素,更讓人氣憤不過的是,壓價之人就是傳媒人,傳媒人自己壓自己。有些傳媒高層拿高薪住大屋,滿嘴新聞理想,滿嘴火車大炮,那為什麼自己不為新聞理想拿8000元的月薪與前線行家共同作戰?

  下集我們談談新媒體生態,與新媒體生態下傳媒人的估值方式。

  (「新媒體估值模式」之三) 蔡清偉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