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22

弊多利少的負利率政策

2016-04-18
来源:香港商報

  顏安生

  負利率的出現,有時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政府當局有意而為之的結果。當一個國家的經濟陷入停滯或低增長,為刺激經濟,迫使民眾將手中的資金從銀行存款體系之中擠壓出去,流入投資領域,在其他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無法奏效的情況下,負利率政策便不得不走向前臺,一方面,政府可調低央行基準利率或貼現利率,以降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率,另一方面,央行對商業銀行存入央行的存款不僅可以不給予利息,且還可進行收費處理,即央行對商業銀行的存款實行負利率政策。

  從全球各國負利率實施的效果來看,負利率刺激經濟的作用十分有限,但負面效果卻十分明顯。從宏觀經濟層面來看,負利率政策往往會向國際投資者和金融市場傳遞不良信號,即政府調控經濟的手段已枯竭,到了黔驢技窮的地步,預示國家或地區經濟進入惡性循環。

  百姓血汗錢被吞噬

  一般來說,負利率政策意在刺激一個國家的經濟,但卻往往引起國際投資者對該國金融市場的不良反應。譬如,今年3月份,日本政府明確宣示採取負利率政策,結果引發國際投資者對日圓的不信任,導致日本金融市場出現巨震,如日經指數在負利率決議宣布後一度漲3.07%。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則屢見歷史新低,目前降至紀錄低點0.185%。

  從微觀層面來看,負利率格局對老百姓也帶來影響。首先,負利率最為直觀的影響就是老百姓的銀行存款會愈來愈貶值,即「錢愈來愈不值錢」。由於銀行利率低於通脹率,對絕大多數中低收入者來說,只能眼睜睜地看自己的血汗錢被負利率所吞噬。從某種意義來說,負利率是一種掠奪社會底層財富的金融槓桿,是一種不利於社會穩定的金融工具。

  零成本借貸誘發熱錢氾濫

  在負利率時代,當老百姓的錢於銀行蒸發、縮水。相反,能從銀行得到大量貸款的其實是地方政府、國有企業,以及部分有特殊關係的私人企業,這引起嚴重的社會不公平,甚至激發社會矛盾。

  對那些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人來說,面對負利率他們決不會坐以待斃,投資者們一定會千方百計努力尋求新的保值渠道,即使像中國這樣投資渠道比較單一的國家,各路投資者或將資金集中投向股市、樓市、期貨市場等,從而推高股市、樓市、期市,乃至形成巨大金融泡沫。

  在負利率時代,貸款利率偏低,從而誘發市場對銀行信貸需求的增加,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信貸資金必導致流動性氾濫,當游資、熱錢積聚到一定規模時,一方面,銀行儲蓄資金會被嚴重分流,另一方面,投機始盛行,並會加速向瘋狂、猖獗的狀態演變。若過度投機得不到有效控制,那最終有可能會引發嚴重的金融危機。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