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56

不懼阿里樂視搶灘 長路體育創始人張特眼中的體育創業機會

2016-03-18
来源:虎嗅網

  去年10月,張特正式辭去了樂視網副總裁兼董秘的職務,放棄樂視一億多市值的股份,而選擇了大眾體育領域,以體育社交產品“派隊”為起點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12月,虎嗅曾對他進行了專訪,專訪中張特提到“體育產業現在類似于一個燒開的熱鍋”,所有欲欲躍試的人都在期待一個真正的“爆點”,這個“爆點”或許是今年的奧運會,也或許是世界杯。

  時隔3個月,曾經的資本好手張特手中已經同時有了4個覆蓋不同用戶需求的體育創業項目:派隊、管運動、功夫體育、動能健康,而與此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阿里、萬達、樂視等大公司也在抓緊時間在體育領域布局。面對大資本的搶灘,與阿里樂視們在同一片戰場廝殺的創業者們還有多少機會?昨天(3月17日),張特做客虎嗅微訪談,在體育產業“爆點”臨近之前,他解析了體育全產業鏈條,并與體育創業者們分享了他眼中那些大有希望的創業機會:

  下面是張特的分享摘編(Q—虎嗅;A—張特):

  Q1:面對阿里萬達樂視等大公司的入局,體育產業留給體育創業者的機會還多嗎?具體切入方向是怎樣的呢?

  A1:機會還是很多的,很多巨頭做體育不會干體力活,只會買版權買公司。體育產業重線下,創業公司可以多從線下切入。賽事運營、場館運營、體育經紀業務都是很有機會的 。當然,體育行業創業門檻也不低,創業需要交的學費也不低。一個互聯網體育項目保守來看,做出名堂找到感覺需要投入1000萬。1000萬的學費一定要交,否則做不出來。

  Q2:從大背景來看,運動健康與社交需求升級、可穿戴智能設備盛行…您覺得近幾年整個體育產業人群的需求變化是什么?

  A2:需求變化還是很明顯的,此前市場對基礎服務需求較大,現在對社交和增值服務需求開始啟動了。增值需求包括:運動康復、運動保險、賽事商業化。運動社交很好理解,但是我的理解可能和其他人理解有不同。

  我覺得運動社交和其它領域看到的社交形態不太一樣,概括講,運動社交是指運動參與者在運動體驗中實現的關系和角色。無社交,不運動。

  Q3:體育產業是個很大的命題,您現在進行的四個創業項目:派隊、管運動、功夫體育、動能健康在您的布局里分別起到什么作用?

  A3:「派隊」是基于賽事的群組社交平臺、「管運動」是基于運動管理的saas服務云,「功夫體育」是基于意見領袖和二次元元素的集體自媒體平臺,「動能康復」是基于o2o的運動健康管理平臺。上述模式覆蓋了運動人群的社交需求、工具管理需求、內容需求和健康管理需求。

  Q4:這四個項目,哪個項目的哪個方面您覺得取得的成績最顯著,能舉例和大家分享?又有什么踩過的坑想提醒大家注意?

  A4:派隊的成績在于證明社交需求是存在的,而且有空間;功夫體育證明體育愛好者對于意見領袖是依賴的,內容需求與KOL人身屬性高度相關;管運動剛推出,還沒得到市場驗證,但是過程中走了些彎路,還在積累經驗;動能健康是一個o2o模式,對地推能要求很高,最具挑戰。

  做社交平臺需要時間去積累,時間短了出不來,所以是最燒錢的,建議謹慎!

  管運動在國內剛起步,需要繼續驗證,但是之前基于微信平臺開發遇到很多微信給留下的坑,現在已經完成了繞過微信的技術壁壘,思考突破機會。

  內容方面,我覺得要做就做PGC,做UGC積累用戶太慢了。健康管理其實是剛需,目前運動愛好者的運動損傷率高達60%。

  Q5:您上面提到一個體育創業項目至少要準備1000萬的學費,還提到社交平臺最燒錢,那么以派隊為例,您的錢主要燒在哪些方面了呢?

  A5:研發、運營、資源購買,每項都要300w+。

  Q6:再來說說功夫體育,功夫體育是做內容的自媒體平臺,大家都知道做內容很難,把控質量和熱點都是難題,對于內容生產您有什么好建議?

  A6:功夫體育,目前開通半月以來,已突破3萬粉絲。后臺留言每篇都幾十條 用戶參與度極高 。這篇《楊毅:計算機都模仿不出來的庫里,究竟是有多逆天》#請自行搜索”功夫體育“公眾號查看#,是我們功夫體育合伙人楊毅給我們做的第一期內容,當天閱讀量超兩萬。精品體育內容是未來的剛需。

  Q7:對于功夫體育來說,遇到一個熱點問題,功夫體育除了找KOL寫文章,從運營層面會從哪些方面來制造、放大一個話題?

  A7:我們會事先策劃做選題,一般都是有意識地定制內容,在傳播方面我們會結合媒體資源進行二次傳播 。在放大方面還會設計二次元主題,引起話題和關注,吸引90后人群。我們成立了體育媒體圈聯盟,實現聯盟內互推機制。

  Q8:2016年是奧運年,機會多多,您的幾個項目今年的重心分別會是什么?

  A8:派隊繼續做俱樂部、賽事、商業化的閉環架構。管運動繼續做技術升級,推動運動經理人職業化。功夫體育整合更多體育大咖,開發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二次元IP,不排除結合奧運開發相關二次元。動能健康打通O2O,實現健康管理和服務閉環。

  Q9:您提到了派隊的“商業化的閉環架構”,我們知道社交產品對B、C端都有相應的營收模式,這兩個方面您具體是怎么做的?體育社交產品和別的社交產品在盈利模式上有什么區別嗎?

  A9:體育社交=賽事,我這個觀點大家可以慢慢品。所謂閉環就是通過海量高頻密集的賽事整合資源匯聚人群,盈利也是依靠賽事。別的社交模式盈利都是靠游戲 ,或許賽事是真實世界的游戲 ,那么基本一致了。

  Q10:其實在您進群之前,群里很多朋友都在找投資、找方向方面都表達了困惑,除了準備好1000萬學費,從資本運營好手加創業者的角度,您對體育創業者們有哪些具體的建議?

  A10:這是我最近的一點體會 ,都在《體育行業,合伙式創業已過時,合并式創業正當時》這篇文里。#請自行搜索張老師個人公眾號:“特匯說”查看##要收廣告費了#

  體育創業相當艱難,很多人死在了退潮后的沙灘上。很多還沒做出產品就意識到產品思路不對,很對產品出來了運營不起來,很多運營到10幾萬用戶就遇到天花板了。所以第一個建議抱團,第二個建議做充分到準備 ,第三個建議抱大腿,找個有錢的主持續投資。每次聽到一些關停的項目的我都很心痛啊,希望大家都能快速突破生死線,早日成為獨角獸。

  自由提問環節摘編:

  Q11:我們知道賽事的主要收入大體上是門票、轉播費、贊助商等,但其他的可能性也很多。賽事盈利時間也有很大不確定性,虧多年的賽事也不少見。此外,還和相關產業的聯動性很大。其估值不確定性就會很強。以電競業為例,這兩年隨著直播平臺等相關產業的興衰產生了很大的波動。那么,賽事到底如何估值才比較合理。

  A11:賽事一定要撐到做出IP價值來,否則也是白燒錢。你看看昆侖決就是燒出來了,現在又要做影視和游戲了。

  Q12:您在派隊的頭銜是CEO,而且看得出您認為社交是體育產業中的核心,但您有這么多項目要管,時間管理上會否成為核心項目的障礙?目前似乎并不多見以資運見長,還同時管理著好幾個項目的創業者有成功的先例。

  A12:我也在學著突破和放權,我只是布局者,不是經營和管理者。我的每個業務都有管理團隊。

  Q13:如何判斷賽事是否已經可以成為一個獨立IP?

  A13:?獨立IP就是品牌影響力足夠大,IP轉化成各種衍生品可以得到其它載體的認可。比如昆侖決現在改變為電影應該很多制作機構會搶,這就是IP做出來了。

  Q14:對于國外體育賽事(類比昆侖決)如何進入國內市場有什么建議嗎?應該從哪個方面(版權?贊助?)切入做大影響力+盈利?

  A14:?國外IP進入中國首先需要看市場需求,很多IP在國內真沒市場,比如橄欖球和棒球,引入國內就是一個燒錢的買賣。

  Q15:結合當前的全民跑步熱,似乎賽事本身的盈利空間并不高,多還是依靠贊助商的廣告收入,很想聽聽您對跑步賽事的IP的周邊衍生開發的建議?小的創業團隊如何去切入進去?

  A15:跑步價值除了馬拉松應該價值都不大,但跑步運動要開發娛樂屬性很強的才有空間比如:color run 、光豬跑等 。

  Q16:目前拿到數千萬的各形態健身類創業公司有幾家,是否意味著健身市場的創業窗口已經關閉?如果還有機會,可能會表現在哪個切入點呢?

  A16:健身絕對是大市場,但需要變革,才能做起來 。健身創新包括社交化、治療化、服務化,健身房面向企業服務絕對是好點子。

  Q17:您覺得青少年籃球培訓+社區賽事會有機會么?

  A17:有機會,而且很有機會。但籃球商業化需要找個大品牌長期投入才行,也是慢功夫。

  Q18:假如用戶在派隊上互換聯系方式以后,選擇用微信交流,因為這樣更方便,雖然是專業的體育愛好者找專業平臺發出專業的聲音,就是有約P需求的用陌陌,但是騰訊+貼吧出了一款競品,如何辦?用戶的活躍度怎么辦?

  A18:我們并不反對大家這樣操作,但只要他們想運動的時候會到派隊就行。我們畢竟解決的是運動相關的訴求 。就像很多購物的人也會加店主私聊,單想購物的時候還會去登陸淘寶。只要產品定位清晰,用戶永遠是走不掉的 。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