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日上午,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專家組在首都博物館召開新聞發布會,經考古證實,確認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墓主人的身份為漢武帝之孫、第一代海昏侯、「漢廢帝」劉賀。劉賀一生經歷王、帝、庶民、侯四種身份,在位僅27天,漢書記載他有1127件荒唐事,因「行昏亂,恐危社稷」被廢黜。而劉賀墓的出土文物卻顯示,墓主或是個知書達理、愛好音律、情趣高雅的人。劉賀這位「廢帝」的墓葬,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
「大劉記印」確定墓主身份
當日,專家組發布消息指,在亮相的441元件海昏侯墓文物中,有翔實的物證和書證揭開墓主人身份,印證墓主身份的私印、純金器等亦首次現身。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稱,內棺中尚存墓主人遺骸痕跡,遺骸腰部位置有「劉賀」字樣的玉印一枚,發布會并以高清投影的方式展出這枚「劉賀」玉印的印面。
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專家組組長、中國秦漢考古學會會長信立祥表示,「新發現的玉印是漢代常見的方寸之印,印面簡單,僅有『劉賀』二字,判斷為劉賀的私印。由於內棺清理工作仍在進行中,不排除繼續發現金印的可能。」漢代印章可分為官印和私印兩類,信立祥所說的金印指的是官印。據《漢官儀》中記載:「諸侯王,黃金璽,橐駝鈕。列侯乃至丞相、太尉與三公、前后左右將軍,黃金印龜鈕。中二千石,銀印龜鈕。」據此推測,劉賀內棺中如發現官印,極可能為黃金印龜鈕。劉賀墓的主槨室東南面此前曾出土一枚玉質龜鈕的「大劉記印」,印面突出了「劉」這一姓氏,卻回避了劉賀的個人資訊,專家判斷其為劉賀處理家族事物的私印。
此外,海昏侯墓考古發掘領隊楊軍稱,這次證明墓主身份,還有另外的兩個直接證據,「一是專家組在出土的墨書金餅上,釋讀出『南海海昏侯臣賀……元康』字樣,『賀』字直指第一代海昏侯劉賀,而元康是漢宣帝劉詢的年號,正是劉賀生活的年代;二是出土的許多木牘上,記有海昏侯與夫人寫給漢宣帝和皇太后的奏章,其中有劉賀的落款,并自稱『海昏侯臣賀』,『元康四年六月』等字樣也都清晰可見。」
劉賀形象或將「翻案」
在歷史的文獻記載中,劉賀一生經歷王、帝、庶民、侯4種身份:「4歲為王,18歲稱帝,在位27天后遭廢黜,其后以平民身份被幽禁在山東近10年,29歲又被封為海昏侯并移居豫章國(今江西南昌),此后不到5年就於封地去世,終年33歲。」
27天的帝王經歷,給劉賀在漢書中留下了「荒淫迷惑,失帝王禮誼,亂漢制度」的罪名。然而,從目前出土的劉賀墓文物來看,卻與史書上的記載有所不同。發掘出的文物有諸如編鐘、琴、瑟等禮樂用器,也有孔子像及孔子生平的屏風,以及各式漆硯、棋盤等文物,向人們展示的劉賀應是一個受儒家思想教化、愛好音律、情趣高雅的形象。那麼,隨著出土文物的增加及對這些文物背后信息的解讀,劉賀的形象是否會被「翻案」?
據介紹,在劉賀墓主槨室的西面出土了一面繪有聖賢像的屏風,題字部分出現了「孔子」「顏回」「野居而生」等字樣。專家稱,這是中國考古迄今發現的最早的孔子像。
根據漢代「事死如事生」的葬俗以及「東寢西堂」的槨室結構,主槨室西面模擬的是劉賀生前會客的場所。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專家組副組長、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仲立介紹:「崇儒在當時是上流階層的一種時尚,屏風被擺在會客室,至少證明劉賀是尊崇聖賢的。」
考古人員還在主墓藏槨中發現了逾萬枚竹簡及木牘兩百餘片,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儒家經典著作。楊軍稱,「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西漢上流階層將崇儒作為一種時尚,這些文物起碼說明了劉賀不是一個不學無術的粗人。」
同時,墓中出土的整套樂器,包括兩架銅編鐘、一架鐵編磬、琴、瑟、排簫、笙和眾多的伎樂俑,形象地再現了西漢列侯的用樂制度。信立祥認為,這也是劉賀個人修養的一個體現。如今,墓主身份已揭曉,但野外考古工作并未就此結束。專家稱,由於主墓內棺情況非常復雜,遺存很多,針對內棺的清理發掘,還要持續3到4個月,而整個野外考古發掘工作還將至少持續一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