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恭喜人民币終于加入SDR。這個消息已經刷爆了朋友圈,笨虎本來不想發解讀了。
但一個廣泛傳播的消息是:出國不用再換匯,拿毛爺爺就可以買買買了!讓笨虎有點看不下去,很好奇,發這個消息的人能拿美元在國內消費嗎?
SDR指的是IMF特別提款權,人民币納入後,這一籃子貨币的比例是:美元41.73%、歐元30.93%、人民币10.92%、日元8.33%、英鎊8.09%。
就拿佔比最高的美元來說吧,可以全球不換匯買買買嗎?
之前有個電影是,幾個美國的落魄青年,來到東歐的某個小國,揮舞着手中的美元鈔票,受到了當地人最熱情的款待,享受着最高的姑娘和美酒。
相似的橋段還經常發生在非洲的部落、南亞的村莊,拉美的小鎮。
可是,如果你在西歐國家的某個商鋪消費後拿出一疊美元鈔票的話,得到的回應很可是“Sir,We only accept Euro.”還带着濃重的當地口音。
對于那些經濟條件很落魄的國家來說(非洲,南亞,拉美),人民並不相信本國貨币(隨時可能崩潰大幅貶值),美元就是非常受歡迎的硬通貨。
可是在繁榮的歐元區,歐元和美元的匯率每天都在波動,酒店這些大地方還好,如果小商鋪也要不斷調整計算最新匯率的話,要花多少成本啊?
同樣的道理,美元在日本、香港等高收入國家/地區消費也並不總是被廣泛接受的;就算在中國大陸,你也不能用美元付賬呀。
那排在SDR權重第二位的歐元呢?笨虎曾經在瑞典(屬于歐盟,但是非歐元區國家,有自己的貨币瑞典克朗)試圖用歐元消費,果斷被拒了。
就更別說在其它地區使用歐元了。所以,大家以後出國還得老實換匯,以免带來不必要的麻煩;雖然很多地方也能刷銀聯卡,但其實自動承擔了匯兌損失。
最後解釋下國際貨币的真正含義:並不是說可以在全世界隨意消費。而是在國與國的經濟貿易中,可以更多的使用這種貨币進行結算。
而加入SDR,是人民币國際化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