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會展 > 服務平台

東盟博覽會:着力打造國際產能合作平台

2015-09-09
來源:新浪廣西

  國際產能合作,不僅是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國與相關國家在探索新合作領域時提出的新合作方向,也是拓展中外合作、實現國家與國家間經濟共同繁榮的重要內容。

  在中國與東盟友好關系不斷發展的當下,推動中國與東盟間的產能合作不但符合中國與東盟的現實利益,而且順應中國與東盟建立穩定的命運共同體的時代要求。

  即將開幕的第12屆東博會,將首次舉辦國際產能合作論壇,為中國—東盟國際產能合作與交流探討方法和模式。

  東博會已經開始着力打造第一個中國—東盟的國際產能合作平台。

  聚焦國際產能合作:東博會創新之舉

  今年,中國政府為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做出重要部署。趁着這股有利的東風,走在產能合作的先列:第12屆東博會期間中國與東盟將共同主辦“2015中國—東盟國際產能合作系列活動”,並利用東博會平台推動中國優勢產能“走出去”與東盟及海絲沿線國家合作。

  本屆東博會期間的國際產能合作系列活動好戲連台,令人期待:從圍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主題舉辦國際產能合作論壇,到舉辦國際經濟與國際產能合作展,重點展出電力設備、工程機械、運輸車輛、建築材料、電子通訊設備等,再到邀請電力、建材、工程機械、電子通訊設備等領域企業參與國際產能與裝備制造項目對接洽談會,為優勢產能合作牽線搭橋……這些活動都將密切中國與東盟的國際產能合作的往來,助推東博會的升級和服務功能的完善,促使其成為中國與東盟國家、與海絲沿線國家開展產能合作的平台。

  第12屆東博會的國際產能活動非常務實。首次設立的國際產能合作展區已邀請到中國鐵路總公司、中國中車公司等高鐵相關企業參展,屆時中國與東盟互聯互通建設、高速鐵路項目的合作將順勢而為。今年東博會上,中國—東盟產業園區招商大會、基礎設施合作論壇、電力合作與發展論壇等傳統活動,也將國際產能合作為重點內容,旨在推動重點行業形成示范性項目。這些項目將推動中國與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優勢產能“走出去”重點對象國家在產能方面的合作完成對接。

  國際產能合作系列活動的舉辦,是東博會服務“一带一路”建設的創新之舉。借助東博會渠道和平台作用,發布國際產能合作的相關政策,建立相關機制,組織一系列活動,不僅能带動產能合作項目的開展,還能把東博會打造成中國與東盟國家、海絲沿線國家開展產能合作的政策闡釋平台、產業對接平台、信息服務平台。

  國際產能合作的重要“推手”

  國際產能合作,需要一個有力的“推手”。自2004年以來,東博會不但成為推動中國與東盟全方位務實合作的平台,也成為提供各種配套服務的重要場所。東博會的商品貿易和投資合作專題,带動了中國與東盟在貿易投資方面的往來,有效地促進了中國—東盟自貿區框架下中國與東盟在各領域開展的合作與交流,並取得有效成果,也推動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商家企業進行了初步階段的國際產能合作。近年來,通過東博會,東盟國家的一些食品制造、糖業企業走進中國,中國一些建材和基礎設施建設單位走進東盟。東博會的經貿促進功能,為中國與東盟開展產能合作創造了有利環境。

  為順應當代國際產業合作發展的趨勢,務實推動中國與東盟產業合作快速發展,去年第11屆東博會上舉辦的投資合作圓桌會、東盟產業園區招商大會的主題設為“推動跨境合作”。第11屆東博會邀請了東盟國家和中國投資促進部門的高官悉數參會,共同探討推動中國企業投資東盟產業園區、推動跨境經濟合作區建立與發展等相關重要議題,充分發揮了中國與東盟各方優勢,共同推進了雙邊在更多領域的投資合作,為中國和東盟開展產能合作奠定了合作基調。

  中國和東盟雙方領導人多次強調要把互聯互通作為合作的優先領域和重點方向。隨着中國—東盟互聯互通的着力推進,雙方不僅是提高雙方在道路、港口、空運方面的基礎建設,也將提高雙方的深度國際產能合作,相關機械和裝備制造、建材的當地化生產、水利電力的基礎建設等等產業,都將落地東盟,推動東盟國家的裝備制造與技術升級,為東盟國家和人民带來切實的好處。加強中國與東盟的國際產能合作,東博會不僅是重要的平台,而且也是重要的“推手”。

  國際產能合作大有可為

  當前,全球經濟處于深度調整之中,各國為應對經濟總體下行壓力,需發揮互補優勢。發展中國家在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發達國家也強調再工業化。在這一背景下,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是拉動經濟增長、應對下行壓力的良方。

  中國與東盟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是互有優勢,互為需求,符合雙方共同利益。一方面,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產業大國,處于全球產業鏈中端,鋼鐵、建材、機械制造、鐵路、航空航天、汽車、化工、輕紡、電力等諸多產業制造在國際享有盛譽,工程機械、汽車等領域在境外的投資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整個裝備制造業出口達2.1萬億元人民币,差不多佔中國國家整個出口收入的17%。而東盟大部分國家剛剛開始工業化,東盟內部一些發展中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和推進工業化的需求很大,中國很多裝備和產能質優價廉,是高端技術與勞動力成本優勢的集合,性價比高,符合一些東盟國家的需要和承接能力。另一方面,中國和東盟同屬發展中國家范疇,工業體系和制造能力還有較大的成長空間和提升潛力。通過產能合作,中國和東盟能夠進一步提高國內生產能力,實現產業體系互補,並带動雙邊就業和經濟增長。

  通過東博會與東盟國家對接建設和發展需求,對中國和東盟來說,意義重大,並且影響深遠。中國與東盟國家開展國際產能合作不僅能夠形成新的外貿增長點,優化升級國內產業,還能促進中國重大裝備和優勢產能“走出去”,實現互利共贏。對東盟而言,則是擴大區域內投資和經貿合作的重要機遇,滿足東盟內部一些發展中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和推進工業化的需要。

[責任編輯:徐瑩]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