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會展 > 服務平台

東北亞博覽會回顧:東北亞經貿合作新平台

2015-09-0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長春9月5日電(記者宗巍、段續)9月1日至6日,第十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在吉林省長春市舉行。從2005年舉辦第一屆以來,東北亞博覽會逐漸成長為東北亞區域經貿合作新平台。

  “多虧東北亞博覽會搭建的技術交流平台,讓我在家門口考察了韓國的一批新技術。”吉林金城綠化設施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春奎說。

  4日上午,在東北亞博覽會的中韓技術轉移大會現場,李春奎介紹了公司的成長過程。借助東北亞博覽會的平台,他看中了一家韓國企業的城市綠化樹供水供養保護盤產品,並買下了專利。如今,生產線已經組裝完畢,即將投入生產。

  李春奎是眾多受益于東北亞博覽會的客商之一。從2005年舉辦以來,東北亞博覽會吸引了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參加,商品貿易成交額累計超過69億美元。

  “東北亞各國的參會規模、層次逐年提升,參會客商從3萬人增加到10萬人,區域合作不斷升溫。”本屆東北亞博覽會執委會副主任趙強華說。

  東北亞區域包括中國東北、朝鮮、韓國、日本、蒙古和俄羅斯遠東地區,面積約1700萬平方公里,人口佔全球的25%,經濟總量約佔世界的20%。

  本屆東北亞博覽會執委會主任陳偉根表示,這些年來,東北亞博覽會已逐漸從單一的經貿投資展會發展成一個多元交流合作平台,成為東北亞政府間對話交流的重要渠道、人文交流的重要通道,以及東北老工業基地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作為‘一带一路’戰略的重要輻射區,東北亞區域潛力巨大,東北亞博覽會為各地客商提供了一個交流平台。”參加本次展會的馬來西亞建坤國際有限公司執行主席林祥才說。

  與短期的展會相比,建立一個長效合作機制更為重要。這些年來,大圖們倡議、東北亞智庫論壇、中日韓地方政府合作會議等一系列論壇和政府首腦會議,延長了博覽會的“生命周期”,也推動東北亞各國交流合作的長效機制不斷完善。

  除了規模逐屆增加,東北亞博覽會的內容也不斷豐富。除了經貿論壇外,人文、旅游等主題活動也在增多,展示更加多元,新設立了“互聯網+”科技體驗館、金融展區,以及中日韓杰出經濟人交流論壇、東北亞旅游論壇等內容。

  “東北亞區域存在多元文化,加強人文交流,推動多元合作,有利于消除分歧,推動區域交流合作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發展。”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院長于瀟說。

  參加本屆東北亞博覽會的蒙古國食品農牧業部長拉·布爾瑪表示,東北亞博覽會的范圍和意義逐年擴展,相信這一機制將進一步提高東北亞區域合作效率,拓寬合作空間,為企業家建立聯系和學習提供平台。

  “中國的‘一带一路’戰略,俄羅斯的‘新東方政策’,日本的‘西海岸開發計划’以及韓國的‘歐亞計划’等都聚焦東北亞地區。”在參會的韓國慶尚北道經濟副知事李仁善看來,未來這一區域的合作將進一步加強

[責任編輯:徐瑩]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