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亞歐商品貿易博覽會開幕在即。今年且末縣立足特色,攜玉石、紅棗、瑪咖“吉祥三寶”亮相,展示且末,吸引中外客商對“天邊小城”的關注。
玉石傳美名
且末,是“玉石之路”發祥地,也是和闐玉的主產區,產量佔其七成以上,是供應全國白玉、青白玉的生產基地,被譽為“玉王故鄉”。
歷屆展會,且末縣都會捧出美玉為自身代言。在第三屆中國—亞歐博覽會上,且末產的價值1億多元2.3噸糖白玉王,吸引眾多客商眼球;在第四屆中國—亞歐博覽會上,且末展台重2噸碧玉籽料和重1噸唐白玉料,成為博覽會的新亮點。
今年且末縣金山玉器工藝品有限公司代表全縣玉石商戶出征2015亞歐商品貿易博覽會,該公司負責人趙威說,每次展會带來不少玉石原石精品,通過展會向外界展示且末底蘊深厚的玉石文化,也希望外界給予且末玉石更多關注。
近些年,且末縣深挖玉石文化內涵,不斷衍生玉石產業鏈條,開發推出了尋玉之旅等精品旅游線路,與國內知名玉雕企業合作,提升玉石產品品質,投資1.7億元建成了全國最大山料玉石交易中心,規范市場交易,讓“國石”真正轉向“國石經濟”,以品牌讓外界了解且末、認識且末,促進資源優勢向經濟效益的轉變。
紅棗富百姓
紅棗是且末縣的另一張名片,更是百姓增收致富的“幸福果”。
自2002年起,且末縣委、政府超常規推動紅棗產業發展,不僅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成效顯著,同時生態環境也明顯好轉。
從紅棗產業發展之初,且末縣就通過高規格、嚴要求的無公害方式栽培棗樹,打出了“且末玉棗”的品牌,且末紅棗先後榮獲全國綠色食品博覽會一等獎、新疆林果產品(廣州)交易會優秀產品獎等20余項榮譽。去年且末縣經中國經濟林協會實地考察和評議,獲得“中國紅棗之鄉”的美譽。
在提升紅棗品質的同時,且末縣通過強化紅棗在本地加工轉化能力,積極吸引扶持有實力的林果業加工企業落戶且末,使紅棗產業向精深加工領域拓展,提高產品附加值。今年,且末縣棗業龍頭企業新疆承天棗業有限公司,再次代表且末將鮮美甜蜜的紅棗带到商博會,將在展會推出多種紅棗產品,改變紅棗以往“土里土氣”的形象,向“高大上”靠攏。
本屆商博會且末縣代表團團長、副縣長王軍說,為將紅棗產業打造成農民的致富果,且末在科學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產業遠景發展目標:“十二五”末全縣紅棗種植面積穩定在17萬畝左右,產量達到3萬噸,經濟效益突破5億元,有效株數達到2000萬株以上,來自于紅棗產業的收入佔到當年農民人均收入的70%以上,達到9500元。
瑪咖掘商機
種植瑪咖在且末縣也是新鮮事,但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已成為高原牧民增收致富的新利器。
今年是且末縣瑪咖正式亮相商博會的第一年,且末縣稀金僑瑪咖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曹宗賀說,本次盛會企業带來了瑪咖干果、切片等多種產品,接觸商博會的大舞台,讓外界了解瑪咖產業,也希望更多有識之士投身其中,共同發展。
曹宗賀說,瑪咖相比普通農作物,其生命力很旺盛,種一畝瑪咖產量可達100公斤,按現在瑪咖鮮果的最低市場價300元/公斤算,一畝瑪咖毛收入就是3萬元。他計划在且末開發制作瑪咖酒、瑪咖干果、瑪咖飲料等系列產品,把瑪咖產業打造成為高寒山區農牧民脫貧致富的短平快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