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研究院在6月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新闻资讯类应用使用频率高达34.4%居所有应用之首。7月23日CNNIC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新闻资讯类应用的半年增长率高达10.1%,远超社交类、搜索类及音乐类应用。作为普通网民你可以不知道这些数据,但对于行业从业者或者移动营销者来说,这些数据则至关重要。
“信息营销”未来将无处不在
在刚刚过去的24小时里,你使用微信的频率也许是最高的,但可能你自己都未曾发觉,在你使用“通讯”软件的时候,时间却被“新闻”所占据。微信团队曾发过一组数据,显示平均每天人均阅读公共号文章近6篇,每天公共号的阅读量超过4亿,而转发到朋友圈后产生的阅读量则近20亿。
可见移动资讯市场的潜力变得空前巨大,这块巨大的盘子也许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交通枢纽”,它将和社交一样成为你的生活常态。就腾讯新闻而言,利用微信与手机QQ的“双插件”渠道推送,信息就已经实现了亿级别的覆盖量,它已经成为了部分网民每天谈资的重要构成部分。
同时,中国网民、移动设备、移动应用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移动资讯量在不断的膨胀,而新闻客户端本身的作用也从单纯的资讯发布演变成了具有筛选功能的资讯平台,网民通过主动筛选或被大数据过滤就可以获得极为精准的资讯内容,整个产品再也不是以往的大杂烩,而是条理清晰、关系链紧密的资讯圈层,这种精细化的移动平台迅速成为了营销者眼中的香饽饽。
而无论是微博还是微信,随着移动社交市场已进入深入发展期,即时通信类应用的使用率趋于饱和,虽然微信的用户量依然是中国移动APP第一,但受其封闭的社交环境和应用属性,微信的营销价值一直处在“非正规”的状态,尽管在今年1月微信推出了效果不错的官方朋友圈广告,但仅凭此模式还是难以满足庞大的移动营销市场需求,而微博则在近几年快速的耗尽了自己的优势,硕大的一个社交平台几乎成为了无脑营销者的天堂。
移动新闻资讯产品作为新闻内容产出方,无论是行业需求、用户量级、商业形式、投放精准方面都有着不小的优势,蕴含的商业价值,值得广告主去挖掘。与其在社交应用平台挤破脑袋,不如利用好新闻资讯应用,赚个盆满钵盈,“信息营销”或将“钱”途无量。
而在各大新闻客户端竞争白热化后的今天,信息营销的模式正在逐渐丰满和独立,家家都有自己的王牌,而真正的商业价值则需要通过时间去摸索和沉淀。
信息衍生分化营销模式
移动媒体的发展用“惊喜”两字来概括最合适不过了。行业已发展3年多,除了搬运PC端的内容外,有太多的内容生产模式值得记入行业里程碑。
不过这并不是广告主在意的,他们关注的是内容衍生出来的营销新模式,用能够更贴近用户生活的方式去触达去影响,从而拉升广告投放的回报率。
在精准触达方面,网媒与社交有着完全不同的机制。拿腾讯的两款种子产品举例,微信的用户量可以说是全国第一,但微信用户无法通过自身的操作向产品提供精准的用户信息,但在大数据筛选方面,微信拥有的用户量级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信息抓取。而网媒层面,虽然腾讯新闻的用户无法与微信匹敌,但至少也是月活用户过亿的APP,加上用户会对网媒内容主动进行筛选,信息抓取则相对容易很多,加上近年来网媒内容上的细分,广告投放的精准度也在不断上升。
从腾讯财报来看,网络游戏和社交应用的增值服务虽然营收占比较高,但从单纯的广告投放来看,新闻客户端则占营收前列。除了基本的开机闪屏广告、信息流广告、资讯视频前贴片广告、内容页半屏广告、微信手机QQ插件广告等形式结合外,品牌与内容的匹配程度比用长期数据来触达更加有效。
前段时间,腾讯新闻获得了国家地理纪录片100小时的独家内容,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高端的广告主,并获得了千万级别的广告投放,抛开平台价值不说,内容的营销价值则更加直接。
除国家地理,NBA、英超等极具标签化的内容都将直接支撑整个产品的商业价值,就在前段时间,腾讯新闻客户端的开屏广告上还出现了NBA的动态广告,不仅动态还是带声的,很明显,移动技术革命也会和内容一起带来全新的营销模式。
技术的不断更迭,内容的推陈出新将在未来持续增强新闻资讯的渗透力,每一次的突破创新,都会带来更耐人寻味的商业模式,现在抓精准,未来是什么?笔者只言,新闻资讯应用战场上的战斗会日益激烈,因为这个平台,是深不见底的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