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4

「燕京八絕」金漆鑲嵌恐后繼無人

2015-08-03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在中國古老的手工藝品中,有一個古老的門類流傳七千年至今依然存在著,它就是被譽為「燕京八絕」之一的金漆鑲嵌。金漆鑲嵌是中國傳統漆器的重要門類,是一種漢族漆器藝術珍品,向來為皇家所用。清王朝滅亡后,這門原本主要為宮廷服務的漆器工藝傳向民間。其不但歷史非常悠久,藝術內涵博大精深,更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作為「燕京八絕」之一的金漆鑲嵌,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但目前,「非遺」金漆鑲嵌髹飾技藝卻面臨著傳承的困境,工藝傳人匱乏,恐后繼無人。
 
  走向民間的宮廷技藝
 
  中國是漆器藝術的發祥地,而金漆鑲嵌是漆器藝術中的一個重要門類。據了解,漆器藝術中應用較廣的是漆繪,這就離不開漆與顏料的結合。除了顏料之外,便是漆與金的結合,如描金、貼金、搜金、灑金等。明代漆藝專著《髹飾錄》中稱之為「金髹」,又名「金漆」,「金漆」與「鑲嵌」工藝的結合則稱為「金漆鑲嵌」。
 
  歷史上,北京是重要的漆器產區。明清時期,漆器生產進入繁盛期,如清代宮廷內務府造辦處中專門設有「漆作」。清末,漆器工藝走向民間,大大小小的漆器作坊層出不窮。新中國成立后,金漆鑲嵌工藝得到了進一步的保護和發展。1956年,16家漆器作坊采取「公私合營」的方式聯合建廠,命名為「北京金漆鑲嵌廠」,這也是如今北京金漆鑲嵌公司的前身。
 
  北京金漆鑲嵌工藝技法從大的門類劃分,包括鑲嵌、彩繪、雕填、刻灰、斷紋等,而每一門類又可細分為諸多工藝。北京金漆鑲嵌品種包括器皿、家具、屏風、牌匾、壁飾等,從師傳系統、工藝技法到藝術風格都是明清宮廷藝術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古樸典雅、端莊華貴、富麗堂皇、品類繁多的皇家風範,在中國的漆器百花園中可謂獨樹一幟。
 
  魅力與傳承危機并存
 
  不少慕名前來北京金漆鑲嵌公司購買金漆鑲嵌產品的客人表示,「好酒不怕巷子深,只要見過金漆鑲嵌的富麗堂皇,就難以抵擋它的魅力了。」
 
  而就在今年非遺的第十個年頭,金漆鑲嵌也迎來了一次不小的變動,因為廠址搬遷的問題,原本打算作為將來籌建北京漆器博物館的藏品,由於沒有庫房只能忍痛清倉特賣,在堆積了近60年的倉庫里倒騰出幾千件年代久遠的老舊花板和年份尚待考究、古樸滄桑的硬木家具,其中部分產品還是當年外貿出口的餘貨,以及眾多不可復制、獨一無二「深藏」於庫中的木雕根雕擺件。這些藏品大部分是上世紀70年代從民間收集來的歷史遺存,具有很高的文物和收藏價值。
 
  柏德元是清宮造辦處漆作的第五代傳人,如今在金漆公司,這種師徒相繼的傳承模式還在繼續。繼承傳統技藝,人才是重要的載體。然而今天,在北京金漆鑲嵌廠里經驗豐富的這些技師中,有一半是已經退休又返聘回來的師傅,其中最年輕的也已近30歲。令老師傅們甚為擔憂的是,青年技師的培養問題如果再得不到解決,金漆鑲嵌將會面臨斷代失傳的危險。
 
  由於金漆鑲嵌工藝的特殊性,每個師傅只負責一道工序,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一件精品。很多師傅每天都在重復著同一項工作,且一坐就是一整天。具有32年從業經驗的高級技師任建華師傅驗表示,「進廠這麼多年,我專注於貼銀箔這個技術環節,雖然看似很輕松地就將一大片的黑漆銀箔畫擦了出來,但其實粘貼的時機和下手時的輕重都是只有干了多年才能掌握的。」現在任師傅已經開始帶徒弟了,他表示有繪畫基礎的會學得比較快,但當學徒仍是一個很苦的工作。「像我們學徒的時候,學三年一般的活就差不多能完成了,高端一點的還是需要時間磨練。」
 
  金漆鑲嵌非遺尋找接班人
 
  這些年,金漆鑲嵌廠通過舉辦「金漆鑲嵌文化節」、「古代木雕精品展」、「中華屏風文化展」等活動拉近與百姓的距離,同時也讓非遺理念以一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形式深入人心。然而,金漆鑲嵌技藝傳承的問題顯然令人堪憂,產品供不應求背后的問題是金漆鑲嵌的很多道工序都是純手工制作,人手供應不足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據金漆鑲嵌車間副經理申偉達介紹,其本人是1998年由工藝美術學校考入金漆鑲嵌廠的,當年的35人如今只剩7人,其餘全部轉行,「前車間共有43名技師,涵蓋國家級非遺金漆鑲嵌鬃飾技藝的雕填、鑲嵌、畫金、潤彩、刻灰等所有工藝流程。眼下不僅是技師,管理層的很多人都是退休返聘人員,一天都沒離開過崗位,好幾位老師都是干了30多年的。」原因就是新人難尋。近些年,很多通過招聘來的新人,大多數干不了多久就走了,有的甚至連試用期都沒過。由於至今仍堅持傳統工藝,在金漆鑲嵌繁復的雕填、鑲嵌、刻灰等所有工藝流程中,幾乎都是枯燥的重復性勞動,一件作品從設計到完成至少需要3個月。因此除了有繪畫功底和藝術鑒賞力之外,更需要耐得住寂寞和具有足夠的定力。這也是今天的年輕人不願從事這一行業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