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蘆笙笛,是一種古老的單孔樂器,介於蘆笙與竹笛之間,其形體小巧、造型奇异,聲音奇特,韻律悠揚,是從江侗族特有的原生態民族樂器。在綠樹成蔭、鳥語蟬鳴的季節,從江縣高增鄉民主侗寨里,不時傳來動聽的蘆笙笛,與古樸的自然生態相互交織,把人類疲憊的心靈也融入進了和諧的大自然中。
蘆笙笛於兩百多年前產生,其雛形是吹稻稈,而后當地人嫌其聲音小,便將其改為竹子吹奏,以求擴音之效,并逐漸演化成大竹筒套小竹筒。套的竹筒越多越大,聲音則越洪亮,旋律則越悠揚。明清時期,貴州從江縣是三省交會地帶,而從江的都柳江八洛碼頭正好是湖廣商人到貴州做生意的必經之地,商賈雲集必有歌舞伎的繁榮,湖廣相對成熟的漢族歌舞戲曲便從水路來到黔東南,給當地的侗族音樂文化注入了新的外來元素。而侗族人民本就是一個癡迷歌唱的民族。這樣的文化交流,為聰明的侗族人打開了全新的藝術視野,刺激了侗族人新的音樂創造力,蘆笙笛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的。侗族人利用當地竹資源,創造了這樣一種獨具特色的吹管樂器,展現了侗族人民敏銳的音樂感悟能力和對生活的樂觀態度。
蘆笙笛主要分布於高增鄉的美德、朝里等10多個少數民族村寨,深受群眾的喜愛,每逢節日或重要賓客到來時才會吹奏。如今,當地村民也常舉辦蘆笙笛吹奏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