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7

田晓鹏:中国动画需要自己的英雄

2015-07-1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这辈子总想过得轰轰烈烈,没机会,做动画算是最接近的活法儿了!今天到了!一起享受跌宕起伏的人生吧!”7月10日,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上映首日,导演田晓鹏在微信朋友圈写下这段话。

  这部电影历经4年筹备、4年制作,制作团队聚了又散、散了又聚。终于,凭借过硬的品质和坚持到底的决心,吸引投资、出品、宣发、制作、声音、后期600余人先后加入,与庞大的自称为“自来水”“纯净水”的影迷,联合上演了一场振奋人心的好戏。5月,《大圣归来》在戛纳电影节售出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的版权,创下中国动画国际销售的最好成绩。上映后,在与“粉丝电影”《小时代4》《栀子花开》的竞争中凭借口碑逆袭,以3天过亿、5天过两亿的票房成绩,成为这个暑期档当之无愧的“黑马”。

  7月13日,当我们坐在一间简陋的会议室里回顾《大圣归来》的命运时,制作团队兴奋之余保持着清醒,“这并非一部标杆性的作品,它的所有亮点和不足都映射了当下中国动漫产业的水准,而它最大的意义就是‘探索’”。

  整个项目因田晓鹏而起,20年前他萌生了做动画电影的念头。当时在北京工业大学学习软件专业的田晓鹏,第一次看到了美国皮克斯公司制作的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为之沉迷。后来他尝试制作动画长片,但在市场上找不到投资。2006年,由400多名动画师历时5年精心制作,耗资1.3亿元人民币的《魔比斯环》最终只收获600万元票房,严重打击了行业的信心。这条路能否走下去?业内笼罩着迷茫的情绪。直到8年前的一天,看见两岁的儿子津津有味地看着奥特曼和蝙蝠侠,他的心被彻底刺痛。“市场充斥着日本、美国的动画形象,国产动画内容低幼、粗制滥造,观众把中国原创动画当成了笑柄。”

  田晓鹏等不及了。他选择了被阐释过无数次、依然充满解读空间的经典《西游记》。开机当天,田晓鹏向团队宣布已经拿到第一笔投资,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路在脚下,只有走出来,别人才会相信你。”回忆艰难的起步,田晓鹏说。此后是不断“死磕”的4年。“我们在技术方面确实与国外存在差距,但我们有自己的方式。我们要求动画师、灯光师不计成本,不断追加细节,甚至推翻重来,反复修改制作。”整个制作过程最困难的时候有几十人离开,成了“一个检验行业意志力的过程”。

  其实,何止是动画电影,蓬勃的消费市场对于任何一个创作者、投资者都是意志力的考验。但凡从作品出发的制作无一不是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过程。美术总监齐帅感慨,今天的国产电影折射了两种鲜明的创作心态,一个是信念,一个是欲望。“《大圣归来》就像沙漠里长出的一棵小苗,虽然不茁壮,但大家都来呵护它,说明笃信信念的大有人在。”

  由于种种原因,新世纪前后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动画探索几度消沉、几近断裂。而《大圣归来》的可贵之处,还在于这是一部自觉追求“中国化、东方美”民族风格的动画电影,有着接续传统、兼收并蓄的努力。在这个团队看来,中国人制作的动画并不天然等同于中国风格的动画,而外国动画形象也无法贴切表达中国人自己的情感世界。“中国动画需要自己的英雄。”田晓鹏说。

  在反复研究中,他们认为《西游记》是典型的“哑铃式结构”。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如同哑铃的两端,他们最感兴趣的正是看似薄弱却维系两端的衔接部分。“为什么桀骜不驯的孙悟空最终会去西天取经?仅仅因为紧箍咒吗?这是《大圣归来》解读原著的起点。”

  被观众热议的孙悟空形象也是一个代表。齐帅先后设计了5版孙悟空形象,共同的特点是既不可爱也不帅气。因为田晓鹏认为,“美猴王”并非指外貌上的漂亮,而是一种侠义气质,有着中国式英雄的悲情内敛。在孙悟空的动作设计上,他们吸收了胡金铨、张彻、李小龙、袁和平等武侠动作片的精髓,融入中国武侠片的动作和韵味。

  表演部分为了真实,绝大部分文戏是先由专业演员扮演剧中角色,用摄影机记录演员真实的反应,再赋予动画人物。他们发现,东方人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相对微妙,所以镜头必须运动起来,在文戏中采用实拍电影中常用的“跟拍”方式,在武戏中则用 “手持摄像机”方式,还刻意模拟由呼吸造成的微微“不稳定感”,使其更接近写实镜头。

  叙事则有意追求一种写意化的境界。“我不喜欢用过多的对话、场景把事情说得很透,或者让顺理成章的事情用旁白说出来,我希望留有空白”。田晓鹏解释。

  《大圣归来》的“火热”除了自身品质过硬,更离不开当下电影产业的整体氛围,其对于国产动画的意义也绝不止于技术和经验的累积、票房和口碑的爆发。就像影片中的大圣最终变回骄傲自信的大英雄,我们更期待着业界和观众对国产动画信心随“大圣”一同回归。

[责任编辑:淇心]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