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津巴布韋提出使用人民幣作為法定貨幣”的新聞吸引了許多中國網友的眼球。“人民幣國際化第一步”就這樣邁出去了?
編者按:各位看官,數的清上面這張紙幣上有多少個“0”么?不錯,這就是創下世界紙幣最大面額創紀錄的——津巴布韋元。
南部非洲國家津巴布韋本世紀初曾經曆世界上最惡劣的通貨膨脹,到2008年通貨膨脹率已飆至天文數字,津央行為長期以來靠開動印鈔機解決經濟問題的做法付出了慘重代價。2009年,津央行曾發行100萬億面值的津元紙幣,成為世界上“零”數最多的紙幣。
於是,2009年4月,津政府宣布不再流通本國貨幣,以美元、南非蘭特等外國貨幣取而代之。
而近日,津巴布韋副總統姆南加古瓦來華訪問,同時一條關於“津巴布韋提出使用人民幣作為法定貨幣”的新聞吸引了許多中國網友的眼球。“人民幣國際化第一步”就這樣邁出去了?新華國際客戶端調查發現,大家可能想多了。
新華社駐哈拉雷記者許林貴說,這條消息其實已是“舊聞”。2014年,津巴布韋央行就已經宣布,該國接受人民幣、日元、澳元和印度盧比作為該國的法定支付貨幣。這樣,連同2009年宣布的美元、南非蘭特、博茨瓦納普拉、英鎊和歐元,津巴布韋理論上的法定貨幣同時有9種之多。
不過,許林貴以自己在津巴布韋2年多的生活經曆證實,由於國際結算慣例等實際原因,當地市場上使用和交易的只有美元而已。
所以對津巴布韋老百姓來說,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使用哪個國家的貨幣,而是從前自己攢下的津元怎么兌換。2009年來,津老百姓的津元現鈔以及存在銀行的津元積蓄怎么兌換一直沒有給個說法。
上個月,津央行終於啟動“換幣”行動。津財長奇納馬薩披露,央行為“換幣”行動劃撥2100萬美元,民眾可在指定的金融機構兌換,但銀行不會將居民原先的津元賬戶自動轉換為美元賬戶。不過根據官方彙率,10萬億津元僅兌換2美分,20萬億津元兌換4美分,而創下“零”最多紙幣記錄的100萬億津元僅能兌換40美分,相當於超市裏兩個圓面包的價格。
一名民眾在接受采訪時說:“央行給的彙率與津元紙幣曾經的價值相比太低了,現在拿著兩美元除了一袋面包和一點黃油什么也買不到。”
從津元的命運可以窺見津巴布韋的經濟狀況。據許林貴介紹,津巴布韋1980年獨立時在南部非洲經濟實力僅次於南非,不僅工業門類齊全,農業更是強項,一貫有非洲“面包籃子”的美譽。可是好景不長,從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津巴布韋經濟一蹶不振,10年間經濟總量縮水一半,老百姓生活墜入水深火熱之中。2009年,津元的“休克式”退市造成城市工薪階層多年積蓄一夜打了水漂,農村人更是賺不到美元,有些地方甚至倒退至“以物換物”的前商品經濟時代。
據統計,2000年至2009年,津央行發行過約70種面值的貨幣,只有萬億面值的紙幣有收藏價值,在收藏市場上能賣個好價錢,老百姓手中的大多數津元紙幣只能按很低的彙價換成美元,或者依舊是一疊廢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