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8

亞投行將成為亞洲的“定海神針”

2015-07-02
来源:观察者网

  作者:石建勳

  6月29日,中國牽頭籌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簽署協定,從而進入成員國立法批准程序,並計劃於年底前正式成立。圍繞亞投行,在過去半年多時間裏,世界關注度極高,亞投行在爭議和阻撓中,意向創始成員國數超預期,“朋友圈”越來越大。欣喜之餘,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正式簽署協定,只是“萬裏長征”中的第一步,未來亞投行的發展任重道遠。

  中國作為倡導國責任重大。不可否認,亞投行是中國積極倡議和推動,而且中國是最主要的出資方,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被認為帶有強烈的中國色彩,這也是少數國家反對成立亞投行的原因。然而,更多國家看到:向世界不斷提供公共品,努力為亞洲和世界做出更大貢獻,承擔更多責任的時候,建立多贏和共贏的合作機制,讓亞洲和世界共同繁榮是中國真正追求的目標。

  亞投行具有包容性、開放性,同時也意味著協調的難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簽訂後,各方基本都是認可的,各國立法機構批准應該不成問題。但這只是第一步,現在管理架構設計好了,但在高層管理人選安排和具體的運營規程等方面,還有很多博弈的空間。

  亞投行既要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也要剔除某些遭到普遍詬病的做法,為了努力創造國際多邊開發銀行的最佳實踐,中國作為倡導國需要繼續貢獻智慧,協調好各方利益,努力使亞投行成員國權力和利益都得到尊重和實現。

  促進經濟發展是亞投行的重大責任,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對現行國際金融秩序是有益補充,有助於促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其二,提高亞洲資本的利用效率,以及對區域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發展的貢獻水平;其三,助推“一帶一路”建設。

  第一和第三點,都已有不少論者評述。概括地說,亞投行成立將彌補現有世界金融體系在亞洲的缺口,一方面能繼續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B)的改革,另一方面也是對當前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ADB)在亞太地區的投融資與國際援助職能的有效補充。就“一帶一路”而言,亞投行與其目標一致,互為支撐,相互呼應,實現兩者的順利對接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亞投行發展的關鍵。

  筆者想著重談談中間一層。

  長期以來,亞洲地區的資本利用效率和金融活躍程度遠遠落後於歐美發達國家,金融話語權和主導權不強。國際金融領域一有風吹草動,往往會導致亞洲區內資金外流。今年美聯儲一直在猶豫是否加息,一旦真的加息,必定會再次將資金抽離亞洲地區。

  當前全球經濟依然低迷,亞洲不僅基礎設施融資需求巨大,在其他方面也都希望能有穩定的金融環境和資金供應。據亞洲開發銀行的預測,2010-2020年十年間,亞太區域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投入8萬億美元。但亞洲整體的融資需求,遠遠超過8萬億的規模,維護金融穩定、激發金融市場潛力所帶來的價值,更是無法估量。

  亞投行的設立,不僅吸引了一批發達國家政府參加亞投行投資,也將減少亞洲區內資金外流,吸引和帶動更多的國際資本和金融家們投資於亞洲的“活力與增長”,這將進一步活躍亞洲金融市場,提升亞洲國家在國際金融體系的話語權和主導權。

  基礎設施投資是經濟增長的基礎,在各類商業投資中潛力巨大,增長帶動力強。相應地,加快互聯互通建設,不斷增強自我發展的能力,為經濟發展注入持久動力,不僅將夯實亞洲經濟增長動力引擎的基礎設施建設,還將提高亞洲資本的利用效率及對區域發展的貢獻水平。同時,也有利於擴大全球總需求,促進世界經濟複蘇。

  由此可見,亞投行的意義不僅是在最上層改變國際規則,也不局限於最下層的基礎設施建設,在中間層面,將為亞洲在金融領域帶來巨大的活力,並輻射到方方面面。如果亞投行發展順利,不僅會消弭亞洲國家間的分歧,而且會孕育一個以崛起的中國為核心的、更為強大的亞洲,將對世界帶來深遠影響。

  當然,作為國際貨幣體系中的新生事物,亞投行的未來之路不可能一帆風順。一方面,亞投行主要貸款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往往投入大、周期長、盈利弱,且政治風險不小,安全環境多變,亞投行如何在眾多基礎設施項目中進行取舍和平衡各國需求,是一個大挑戰。另一方面,亞投行需要創造國際多邊銀行的最佳實踐,努力讓參與者都能滿意,協調難度大,這本身就是一個挑戰,不僅需要智慧,更需要開放包容心態和合作共贏的理念,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磨合和完善,世界應該對亞投行的探索和不斷完善的過程給予必要的寬容和包容。

  最後,可以預見的是,某些抱有冷戰思維的人和國家不可避免地會對亞投行的發展制造一些矛盾、設置一些障礙,這也是未來亞投行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作者石建勳為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財經研究所所長、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點首席專家。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岑少宇對本文亦有貢獻。)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