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蠶燈舞」是湖南省漵浦縣頗具特色的一種民間舞蹈,流行於龍潭、小黃沙、竹園一帶,是聚居在此地張姓家族的族燈。解放前每年春節舉行燈會,龍潭街上千人聚會,熱鬧非凡。各大姓不論遠近,都要把本族的燈舞到街上表演,其中尤以小黃沙張姓人的「蠶燈」別具一格,在此地享有盛名。
該燈的歷史淵源現已無文字資料可考,據老藝人介紹:龍潭小黃沙張姓人的祖先是明朝永樂二年從湖北荊州遷徙到貴州黎坪,再到龍潭黃茅園,最后來到現在的小黃沙定居的。荊州一帶的勞動人民素有種桑養蠶的習慣,張姓人到漵浦定居后,繼續發展養蠶業。由於出自對春蠶的喜愛,張姓人中便有人獨出心裁,扎織出一種表現蠶的生活的「蠶燈」來,每逢春節燈會在龍潭街上表演,以示張姓家族的繁榮和興旺。該舞產生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
「蠶燈」形似成熟期春蠶,內用竹篾織成幾十個大小不同的圓圈做骨架,用繩子連接起來,分頭、身、尾三段,外用白布蒙成,蠶身腔內點蠟燭,全長約5米。蠶身能伸縮活動,吞口張大,口含紅珠。「蠶燈」的音樂主要是用當地的民間小調「十樣錦」以及鑼、鈸、鼓三樣為主的打擊樂器,配以嗩吶,節奏明快,清晰悅耳,富有鄉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