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黔東南州台江苗族地區,有一種舞龍噓花方式極具地方特色,噓花整個場面驚險、刺激、火爆,活動往往通宵達旦,故外界稱台江的元宵舞龍噓花節是「世界上最瘋狂的舞龍節」,是「勇敢者的節日」。
香港商報記者黃慶松 通訊員馬業波
舞龍者在火海中跳躍奔騰
「苗族舞龍噓花習俗」歷史源遠流長,據民間傳說可以追溯到唐朝,是外來文化與當地苗族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并在貴州省台江苗族地區得到了發揚光大,使之成為現在各族文化和諧共處的典範。
舞龍噓花是台江縣「三龍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縣境內并不是所有的苗族寨子都可以出龍,哪個寨子能出龍哪個寨子不能出龍,這得「先生」看過該山寨的風水后定下的。能出龍的寨子每年都會派出舞龍隊伍和神勇吉祥的龍,不能出龍的寨子則以舞獅或其他方式參與。於是在元宵節當夜,會有很多龍與獅在街上接受瘋狂的噓花,有的商家還會專門在大門用噓花迎接龍的到來(接龍),接的龍越多越吉利、接的龍越多新的一年里越是鴻運當頭。
每年從農历正月初三開始,台江市民就準備著手編扎龍燈,到正月十四、十五集中縣城內挨家拜年,并敲鑼打鼓沿街進行表演。龍燈分為「亮龍」和「硬龍」兩種,亮龍用綢布蒙成,硬龍用篾條扎制而成,用彩紙糊成。
如此狂歡的為勇敢者之夜,舞者裸身僅穿短褲和戴安全帽,每條龍約二十人,兩手執龍,按照排練的動作將龍舞動,所到之處,特別是在主要街道處,喜好觀賞龍燈的人們買來噓花筒對龍噓花(據說凡參加噓花的人來年會有好運)。噓花筒由整節楠竹或棕樹挖空內心制成筒,然后在楠竹節或棕樹空心內填滿配制好的火藥(硝酸鉀、硫磺、木炭)以及銅砂、鋼砂、打火石和玻璃碎沫。擠緊用乾黃泥巴封口壓實而成花筒,這種花筒噓放時能噴出三五米高的開花火燄,對空放如火樹銀花,用這樣的花筒噓龍燈,每筒可跟龍連噓四五十米,形成一片火海,舞龍者則英勇無畏地在火海中跳躍奔騰,全力拼搏,奮勇前進。
噓花活動全城「金花」四濺
正月十五這天,四面八方的龍雲集台江縣城進行噓花活動,各條「龍」要接受「噓花」考驗,經受「火」的洗禮,全城一片「金花」四濺,場面精彩、刺激,這也是玩龍最為高潮的活動。一旦龍進入城內,早已等候噓花的人們蜂擁而至,舞龍的人們用苗話、漢話喊著「花來哦花來哦」,只求更多的噓花到自己的龍身上,自己身上,祈福新的一年好運,噓者手持花筒點燃導火線將花直指龍頭、龍身噴射,花筒發出「呼呼」的噴射聲。
夜幕降臨后,舞龍噓花開始,很多人家是用麻袋裝著大袋大袋的噓花,將一個個噓花筒綁在木凳上,點燃后對著舞動的龍噓花以祈求來年好運。而大的噓花筒就得綁在長條木凳上,噓花者將長條木凳扛在肩上點燃對著龍噓花,就像一個土制的肩扛式地對空導彈,噴涌的花火高達十餘米、在頭上腳下爆炸震響的巨砲、嘩嘩如雨落下的燃燒著的炫目噓花、噓花越猛烈舞龍者在火海中跳躍奔騰越是奮勇……
此時,巨大的火星如鋼水般噴濺,照亮了黑暗的夜空,場面的驚險、刺激、火爆,不親歷者無法想象。這時候一定是噓花越猛烈,舞龍者越奮勇,赤著上身迎著花火將一條長龍舞得上下翻飛,直至龍衣化燼。噓者也是勇敢者,不怕追逐的勞累和艱險;觀者也是勇敢者,不怕花筒四射,緊追圍觀。無論男女老幼人人都可舞、可噓、可觀,驚險火爆的場面,體現了苗疆兒女龍騰虎躍的無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