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
【香港商報網訊】這是個鬧中取靜的地方,代表北京城味道的白塔寺就矗立在這條街道上,畫家李鐸就居住在白塔寺畔的四合院里。一進四合院,首先聽到是小貓的叫聲,關上門,便置身於另外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是李鐸的花鳥世界。畫家李鐸是個溫文爾雅的人,一如她筆下的端莊靜美,人們觀賞她的畫作如淺酌低吟,綿潤醇芳。很多畫家沉浸在傳統的花鳥世界而不能自拔時,李鐸已漸漸步入自己靜谷仙風般的花鳥世界,創造這個世界的就是她的超越和創新,并在超越和創新中找到了自己心靈的桃花源。香港商報記者 張宇
畫藝學養雙修
李鐸從小受到父輩文化熏陶,尤愛美術,17歲開始習齊派寫意花鳥畫技法。上世紀70年代末的一天,李鐸第一次見苦禪先生,她拿著一張臨摹苦禪先生的《大吉圖》給苦禪先生看,苦禪先生面露微笑頻頻點頭,當著眾弟子的面說:「我收的這些學生里,第一次臨摹我的畫畫這麼好的就是李鐸,不僅形到,而且筆墨心到。」也許這就是「師人之跡」和「師人之心」的道理吧。苦禪先生鼓勵李鐸繼續努力,堅持畫下去。
之后李鐸正式拜當代寫意大師李苦禪先生為師,一直畫了下去,慢慢愛上它了。已過花甲的她對此段往事還記憶猶新。李鐸還受教於著名山水畫家秦仲文、許麟廬、白雪石先生。四十年的苦練,李鐸對中國畫的筆墨精髓似有參悟,深諳「筆墨意境高下取決於畫家的學養與人格高下至理」,格外注重修養與學識的積澱,努力成為一名心無雜念的、有良知的藝術家。純凈的形式是李鐸繪畫的首要特點,其一是構圖疏朗空靈,摒除冗繁蕪雜,其二是線條書法入畫,綽約有致;其三是墨色冰骨玉肌,體重而氣輕。她博采眾長,借古喻今,既有先賢文人畫之柔和自然,造型嚴謹,又有近現代大家之用筆洗練,形神兼備。她選用的題材多為常見之物,并不奇絕,如芭蕉、竹子、梅花、葡萄、枇杷、丹柿、荷花以及各種鳥蟲等,而可貴之處在於她的繪畫思想勇於直追八大、白石等有見地者,似淙淙流泉般款款地道出自己的內心獨白,賦予畫面以感情色彩,至妙入神地興起畫外之意。
清麗之風入畫來
中國花鳥畫可以說是最具傳統色彩的畫種,中國在唐代已設花鳥畫科。在當代中國畫壇,依然有眾多畫家熱衷於此,也出現過不少大家。觀賞李鐸的畫,使人感到清新撲面,超凡脫俗。李鐸的花鳥畫是通過一支花、一隻鳥或多支花、多隻鳥來傳達人的情懷,寄託人的感情,體現鳥和人的感情,體現鳥和人與自然的關系及詩情畫意,表達鳥語花香的大自然和人文關懷。她運用傳統的工筆繪畫技巧,精細勾勒主題,敷以重彩,再以淡墨或淡彩補底。其花妙在敷色,其鳥靈在眼神,用筆細微精緻,殆不見墨跡和色痕。其畫法和盛唐時花鳥畫大家張萱的「工筆重彩」大有不同,張萱的畫法有富貴之氣,而李鐸的畫法給我們展示的是清雅、清麗、清靜之風,美和抒情在花鳥之中蘊藏,是心畫合一,意境深遠。
回憶起1998年英國首相貝理雅到家中作客時的情景,她還歷歷在目:那是1998年10月8日,英國首相貝理雅訪華,中央辦公廳安排貝理雅首相和夫人到白塔寺參觀,貝理雅提出要到北京的民居走走,於是就走進了這個有著濃郁京味的四合院,在小院的海棠樹下,李鐸夫婦和她的父親熱情接待了這位尊貴的客人,鳥語花香,品著茉莉花茶愉快的交談。興致盎然的貝理雅首相走進李鐸和先生的畫室,先生揮毫潑墨,兩幅精心創作的《金秋圖》、《春趣圖》就這樣誕生了,并當場送給了貝理雅和夫人。貝理雅首相拍手稱好,表示要把這幅象徵中英兩國人民友誼的作品懸掛在唐寧街10號首相官邸的辦公室里。
李鐸為人謙和、樸實、真誠、寬容,做事認真,細心執著。人品畫品口碑極好。她是個創作極嚴謹、極勤奮的人,不僅勤於觀察萬物情態,而且勤於創作,注重表現力,每幅作品的一個構思都要畫好幾張不同色彩和風格的畫,反覆比較,反覆思考。比如她畫的《雄鷹圖》,有時古樸莊重,色彩濃烈,筆法精細,功力深厚;有時清麗明快,飄逸豪放,現代風格強烈,筆法大膽,運用自如。兩種風格兩種意境,傳達出不同的心情和思想,由此可以看到李鐸更為深邃的內心。近年來創作的作品是她創作發展進程的轉折,比如為抗戰勝利六十周年而創作的《強國之夢》等都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
李鐸
寫意花鳥畫家,1952年12月出生於北京。1985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現任《文化人物》雜誌榮譽主席,國務院國賓禮特供藝術家,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榮譽院士及客座教授。文化部文化藝術中心書畫專業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