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在如今的書畫市場上,有人將書法作品分了幾種類型,一為書家書法,二為名人書法,三為畫家書法,四為實用書法。而宋富盛的書法可謂是地道的書家書法。早些年,宋富盛曾任山西人民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那時人們常將他的書法作品歸於名人書法之列。自從離開緊張的工作一線之后,他深居簡出,充分利用此生難得的寶貴時間,從頭研習自己最酷愛的書法藝術,臨寫了多種碑帖,尤其是米芾的書法,更為認真琢磨,潛心臨習,形成自己獨有的特點,即情感的投入,精神的投入。從他一幅幅書作中就能想像出當時作者絕不是在平靜漠然地臨池習字,而是將自己的人生感悟和性情,把自己的精神追求與寄託一併投射到書法作品中,伴隨著寫作的過程,融進了字里行間,以至每一筆的點畫之中。
更「接地氣」的書法作品
縱觀宋富盛的書法作品,最大的特點在於其作品風格的多樣性。從隸書到行書,從楷書到草書,如今的作品則是更加的「接地氣」!談及自己的書法,宋富盛告訴記者,過去他常寫草書,常使沒有研究過去書法的人難以認識,不僅國內,有時連國外也常有人打來電話,詢問「那個是什麼字?」這種現象對他的震動很大,他想書法要貼近大眾生活,就必須以易於大眾接受的面孔出現。他一直在追求一種能讓大多民眾認識并樂於接受的書法。
現在,宋富盛癡迷於行書和行草,每每揮毫潑墨,雖運筆較慢,卻慢中凝氣,形成了一種圓勁秀逸、生拙古樸的藝術格調。這使得他現在的書法作品內涵十分豐富:在那每一筆畫之中,都能透露出一種輕松愉快的美感。那單一的墨色、筆畫,卻能書寫出萬種韻致,傳導出繽紛意趣。而他的大字書法,無論是草中帶行,還是行中夾草,均有剛猛肯定、奔騰不及之氣勢,鬱勃開闊、一氣呵成之謀篇,轉折起伏、勾連揖讓間便韻味自生。
學「米」而脫「米」
離開一線后,宋富盛有了更多的時間來寫書法,曾用1000多個日子磨練米芾的書法。有時,單純的學理闡釋恐怕難於對書畫家的深刻把握。就像宋富盛認為對書畫藝術的評價,主要依據作品本身,作品須要經受歷史的審視和篩選。也許,只有了解作者的為人、性情和人生經歷,才有可能更準確,更深入地理解他的作品。曾在太原當過「文藝兵」的宋富盛性情中又多了一絲怡然自得。米芾的字遒勁雄奇,爽朗俊逸,則與這位太原籍的不羈之士平生「喜為崖異卓鷙,驚世駭俗之行」的個性是分不開的。從宋富盛書法中能看出他臨習米字所下過的功夫,他熱烈奔放的激情和浪漫不羈的藝術創造靈性確是與元章老人相近的,可是,他性格中的另一方面,那種處事的嚴謹認真,克己奉公,包括曾經的工作、職業對他的特定要求,使他同這位一千年前「另類」型的「米癲」又大相徑庭。因此,學「米」而脫「米」,也便決定了他獨有的藝術個性。香港商報記者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