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4

刺繡藝術的活化石——三都馬尾繡

2015-02-02
来源:香港商報

  馬尾繡用料考究且工藝複雜

  【香港商報網訊】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東南部的三都縣,是中國惟一的水族自治縣,水族馬尾繡繡工藝獨特,刺繡制品十分精美,是水族婦女世代傳承的以馬尾為原材料的一種特殊刺繡技藝,被譽為中國刺繡的活化石,堪稱世界一絕,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風、圖騰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貴藝術資料。

  香港商報記者 黃慶松 通訊員 韋秀勋 吳啟登

  刺繡品似彩色浮雕精美絕倫

  水族是一個非常勤勞和具有智慧的民族,水族與周邊的苗族、布依族、侗族有許多相同和相近的習俗,都住在干欄式的木樓里,同樣能歌善舞,同樣擅長於刺繡藝術。刺繡是流行於水族地區的民間藝術,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其藝術造型豐富多彩,充分體現了水族人民對生活的感受以及對美好事物的執著追求。水族刺繡技法的種類很多,有平繡、馬尾繡、空心繡、挑繡、結線繡及螺形繡等。

  關於水族馬尾繡的歷史,相關資料上不見記載,但這是一門傳承了上千年的技藝,是水族先民智慧的結晶。在歷史長河中,水族婦女發明了用馬尾制作刺繡的藝術,可能主要是水族有養馬賽馬的習俗,馬尾繡應運而生。其實,這種以絲線裹馬尾制作圖案的刺繡方法,有兩個較為明顯的好處,一是馬尾質地較硬,能使圖案不易變形,二是馬尾不易腐敗變質,經久耐用。另外,馬尾上可能含有油脂成分,利於保養外圍絲線光澤。

  馬尾繡用料考究且工藝繁雜,一般而言,刺繡一件成品需十來道工序,耗時一個月之多。馬尾繡的獨特之處在於用馬尾刺繡,依然采用古老的亂針、扎針等刺繡技法,其刺繡工序是先用潔白如雪的絲線纏裹3至5根馬尾,將纏好的馬尾絲線毫無破綻地連在一起,按所設想的圖案一針一線地繡在底布上,絲絲鑲嵌,勾勒成各種各樣的精美圖案,再配以五顏六色的絲線豐富所繡圖案的色彩。最后,用金色的小銅片點綴其間,閃閃發光,耀眼奪目,整個刺繡品類似彩色浮雕,精美絕倫。

  綴有銅飾以驅邪避凶

  馬尾繡的制作方法是,將兩三根白線纏繞在馬尾上(白色馬尾最佳),然后用纏好的馬尾盤在已描繪好的花紋輪廓上,接著在白線條的凹縫處繡、挑、補、梭各種彩色絲線,刺繡藝人憑自己的生活積累及藝術修養,在布面上挑繡各種圖案。所繡的這些圖案還只是一個空心的框架,還需要由螺形繡或結線繡來填充,最后再縫上金光閃閃的金線,一共要經過52道工序才算完成。

  馬尾繡另一獨特之處是繡品上綴有銅飾,水族同胞認為銅有驅邪避凶的功能。這種銅飾很小,直徑只有黃豆直徑的大小,形狀如古幣。用絲線穿貼於圖案里,須仔細看才能發現,更增強了馬尾繡的立體感,看上去閃閃發光,耀眼奪目。馬尾繡題材範圍極為廣泛,繡品上除了繡有大量的動物和植物的圖案外,還繡有龍、鳳、麒麟等水族人民崇拜的圖騰以及太陽等,有的繡品上還繡有水族人民古老的文字元號,即水書文字。馬尾繡品多為背帶、胸牌、鞋帽,圖案以花、鳥、魚、蟲為主。既有象徵吉祥如意的龍鳳,又有滋潤萬物生長的日月星辰,寄託著水族人民對自然的原始崇拜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馬尾繡小兒背帶常作為嫁妝背帶是水族人民用來背小孩的一種刺繡品,其狀如「T」型字母,這種用來背小孩的刺繡品,做工相當考究,大小適當,質地柔軟,安全舒適,小孩背在背上絕不會掉下來,十分有利於干農活和行走。在當地,人們把是否精通刺繡作為判斷一個姑娘是否心靈手巧的標誌。她們這里的姑娘出嫁,母親必須備一條馬尾繡小兒背帶作為嫁妝送給女兒,預祝早日生兒育女。

  背帶的種類有許多種,其中最著名的一種就是水族馬尾繡背帶。背帶刺繡是一項非常复雜的勞動,手工精細,生產效率低,需要有相當好的耐心。一副精美的背帶,常常需要耗費一兩年的時間才能完成,水族馬尾繡背帶更是需要數年的時間才得以完成。

  水族馬尾繡是水族人民獨有的藝術品,是水族民間藝人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少數民族刺繡藝術的絕佳作品。現在一些收藏人士所收藏的馬尾繡藝術品,有不少已有400多年以上的歷史,做工精美絕倫,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堪稱中國少數民族古代刺繡藝術的稀世珍寶。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