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4

張塤和他的塤

2015-01-26
来源:香港商報

張塤說,是塤成全了他,他又傳承了塤。

  【香港商報網訊】在福順堂舉辦的禪藝文化周中,來自北京的塤制作、表演藝術家張塤用來自遠古的塤聲演繹了花與塤的對話,在他看來,「沒有什麼比這種聲音更能打動人的了。它來自遠古,帶著泥土的味道,帶著秋風的味道。濁而喧喧然,數千年來在晴朗的日光或月光之下,洞穿人們的靈魂。這便是塤。」香港商報記者 朱求真

  中國古老樂器綿延七千年

  還未至會場,前廳便由遠及近的飄來了幽深的嗚鳴聲,引得人們不由的駐足傾聽,記者好奇地探個究竟:怎樣精妙的樂器,才演奏出如此深入心靈的音符?

  「這就是塤,中國最古老的吹奏樂器,塤是中國漢族特有的閉口吹奏樂器,在世界原始藝術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塤的起源與漢族先民的勞動生產活動有關,最初是先民們模仿鳥獸叫聲而制作,用以誘捕獵物。后隨社會進步而演化為單純的樂器,并逐漸增加音孔,發展成可以吹奏曲調的旋律樂器。原始社會的塤,器形多樣,如浙江余姚縣河姆渡遺址發掘的陶塤,呈橢圓形,只有吹孔,無音孔,距今約七千年。陝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遺址陶哨,其形略如橄欖,也只有一個吹孔,用細泥捏塑而成,是塤的原始形態之一,距今約六千年。」張勛在表演結束后告訴記者。

  1984年,演奏大師杜次文在美國洛杉磯奧運會的開幕式上演奏塤曲《楚歌》,首次帶塤樂登上世界舞臺。1993年,中國第一位民族管樂碩士劉寬忍與當代作家賈平凹出版塤樂專輯《廢都》,讓更多人首次通過文學作品熟悉塤、了解塤。而張塤,也在以他自己的方式始終如一地傳承和推廣著這一古老的文化……

  塤是古聖先賢智慧的化身

  談及自己第一次和塤的親密接觸,張塤回憶到。十年前,在太原的老街镕逛,無意間聽到一陣從未聽過的動人旋律。

  循聲而去,見一位老人正在吹奏一件橢圓形帶著小孔的奇怪樂器。經過打聽,張塤才知道這種樂器叫塤。自幼喜愛音樂,會多種吹奏樂器的張塤順手拿起塤試著吹奏起來,雖不熟練,卻也像模像樣。老人驚嘆這個年輕人的天分,便收他為徒教授他吹奏與制作塤的技法,從此張塤與塤便結下不解之緣。

  張塤說,是塤成全了他,他又傳承了塤。在張塤看來,塤是古聖先賢智慧的化身。他說:「在遇到困難時,塤聲能讓我浮躁的心平靜。古老的塤聲,蘊含著先人的智慧,吹塤時,常會找到與遠古先民對話的感覺。」近年來,隨著塤愛好者的增多,張塤也越來越受到更多人的認可和關注。

  多年來致力於塤文化推廣

  在破譯古譜、挖掘古塤樂文化內涵的同時,一個新的課題也逐漸展開:塤樂容易瞬間深入和占據人的心靈,似乎讓靈魂也回歸自然和寧靜,塤的這一特性是否能在快節奏重壓力下的現代社會為人們的心靈提供一種新的釋放方式?

  「要做塤,首先對塤的發展、來龍去脈要有一個感知。」他查閱大量的歷史古籍,當看到《后漢書明帝紀》永平十年「閏(四)月甲午……帝自御塤篪和之,以娛佳賓」還有《詩經》里的「伯氏吹塤,仲氏吹篪」,「天之誘民,如塤如篪」。他禁不住手舞足蹈。「原來,塤在我們國家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有著如此地位,我一定要將它做好。」制塤,就在這樣的前提下開始了。

  「其實,對於塤來說,最好的發展就是傳承,讓所有喜愛它的人去接觸它,領悟它。我願意作為這樣一個媒介,讓更多的人來學習我們的古塤,了解我們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張塤說。將塤開口由直孔改為U型孔,使吹奏變得相對容易;將只能演奏「宮商角徵羽」的傳統塤,改進成12平均律;將塤與現場即興演唱結合……為了讓更多的人接受塤,張塤在塤上大做嘗試與改造。

  「煉泥、制坯、修型、調音、燒制、精調,做一隻真正意義上的塤并非易事。」這是張塤的深切感受。張塤發現,塤的造型容易改變,而要保證塤的音色卻是難上加難,「這要求制塤人除了是吹塤人,還得是賞塤人。」在不斷的嘗試中張塤終於成功的制成了U型孔的塤,并且通過對窯爐的改造,使得塤在燒造過程中形成各種奇趣的窯變,使得每件作品不僅是可以演奏的樂器更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經過沉澱,提升了自己的修養,反而推動了我對塤制造與演奏的理解,這就是塤道,它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音樂,還有做人做事,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我們迫切地需要它,需要它的平和之氣。」張塤介紹:正是因為用心,塤才能演奏出感動人的音樂。

  這些年,張塤一直在通過演出推廣塤文化:「我們現在應該對這些失而復得的傳統藝術倍加珍惜,找到一條能夠讓它們發揚的路子,從唐代傳到日本的尺八,現在已經在日本有了十幾個流派,在中國卻早已不見蹤跡。如今,塤有了一個好的開始,我希望它能夠得到真正的保護。」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