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1

一座山城的工業蒙太奇

2014-05-21
来源:香港商報 曲直

  一座山城的工業蒙太奇

  重慶第四次轉身的史序與謀斷之三

  曲直

  被歲月風塵遮掩已久的絲綢之路,在被「渝新歐」重新啟動后,曾經代表著東方傳奇奢侈品的絲綢、瓷器貿易,換作了代表著人類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電子信息產品。前者在14世紀后逐漸式微,后者在21世紀初方興未艾。面對這歷史的蒙太奇,即便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亦會感到萬分驚奇。

  驚奇背后,是重慶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底氣。自滬、寧、漢、渝四個長江重鎮在1985年搭起長江經濟帶雛形后,重慶便一直是一個最重要的推動者,甚至并不掩飾成為與上海并肩的「中心」之志,以為與「龍頭」東西呼應的「龍尾」。然而,「中心」榮譽并不僅僅取決於區位條件和意願,而是實力,特別是工業實力。長江經濟帶覆蓋的七省市,無一是等镕之輩,競爭顯而易見。此次李克強總理考察后,重慶作為長江經濟帶西部中心的角色方才基本確定。夢想的實現有諸多因素,不過,這座山城的工業化努力顯然具有決定性作用。

  國家輸血工業精神紮實

  追溯重慶的工業化歷程,無須太費周折,因為僅僅在一個多世紀前,它才首嚐工業文明滋味。1891年開埠當年,本地商人鄧雲笠集股開辦森昌洋貨公司,此后,吸收外國先進技術的棉紡、礦業、電業等工業相繼興辦。基於這一最本質、最具歷史意義的變化,重慶幾乎一夜跨過了傳統農業經濟與近現代工業經濟的分野,并從此與中國民族工業命運筋骨相連。此為第一次蒙太奇,在現代意義上的工業化進程中,重慶并沒有被沿江其他城市落下太多。

  實際上,重慶山巒峽谷的封閉格局,并不具備在國家工業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優勢,但這正是其傳奇所在。1937年后的戰時陪都時期,堪稱舉國精髓的448家工廠內遷,迅速組合為全國工業大后方,延續了中國民族工業的命脈。1964年后的「三線建設」時期,共有來自北京、上海、遼寧等12省市,包括兵器、電子、造船、航天、核工業的118個工廠企業及科研單位,在重慶的大山深林、防空洞、亂石灘扎根,讓其成為了當時中國最「高精尖」的工業基地之一。此為第二次蒙太奇,重慶實際已經擁有了長江上游之「中心」地位。

  這兩次頗為悲情的工業蒙太奇,因為來自整個國家的工業經濟輸血,紮實塑造了它的工業精神。尽管此后,上述「幸運」再也沒有降臨過,直至其成為老工業基地,并與所有老工業基地一起從中國的工業「聖壇」上跌落,但其精神不滅,并在其命運自主的第四次轉身之際,重新爆發為第三次蒙太奇。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2012年11月,主政吉林老工業基地3年的孫政才入選中央政治局委員后,赴任正處轉型發展關鍵期的重慶。在其就任后極盡低調、長達半年多的調研中,工業部門是他踏足的重中之重,包括汽摩支柱產業,醫藥健康等新興產業,也包括「渝新歐」運載筆記本電腦的生產基地匯集了惠普、富士康等全球知名電子信息巨頭的西永微電園。這次調研明確了重慶第四次轉身的核心任務:堅定不移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做強做大重慶工業經濟;同時,對十八大提出的創新驅動戰略給出了重慶表述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強化工業化與信息化、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融合發展。這既顯示了重慶與國家工業理想的再次高度一致,也表明新型工業化,將如其第一次轉身的工業啟程一樣,成為其第四次轉身最富時代意義的變化。因為,如果因「一路一帶」而崛起的國際貿易中心,是重慶與世界共舞的形式,那麼,強大工業將是其與西方諸強煮酒論英雄的最大資本。

  融合新「四化」及生態文明

  於GDP一萬億級別的重慶來說,做大無疑最緊迫。對此,已在重慶耕耘十餘年的市長黃奇帆最為感慨。就拿已經成為第一支柱產業的電子信息產業來說,2008年,他曾向東莞表示,願在重慶園區挂上東莞某某開發區的名號以求承接其產業轉移。如今,全球每4台筆記本電腦就有1台重慶造。12年前,重慶的工業產值僅占上海30%,如今已達上海的60%。黃奇帆喟叹之為「逆境求生」。這種變化,當然有金融危機后東部沿海制造業西進的契機,但更有順應國家區域經濟戰略調整的拼爭,因為重慶并非這種轉移的唯一乃至最佳選擇。拼爭也發生在重慶內部,它造成了布局分散、惡性競爭,以及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這成為其繼續做大的顯著瓶頸。對此,孫政才提出了資源要素聚集、特色產業集群的新思路,明確了「布局合理、特色鮮明、集約高效、生態環保」的基本原則。后來,這成為他提出的五大功能區戰略的構成之一。由此,重慶工業化不再是單兵突進,而是融合新「四化」和生態文明的協同力量。

  打造有別傳統創新模式

  根據五大功能區定位,分區域、分功能、產業鏈聚集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也為創新提供了最大可能。明年,重慶工業產值將達到2.4萬億,其中電子信息產業獨占三分之一。很大程度上,這種增長需要來自創新,但未必一定要依靠傳統意義上的自主創新。因為,創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動產業升級,并因此換取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因循產業集群思想,重慶打造的「整機+零部件+研發+結算」產業鏈垂直整合戰略,實際上便是一種有別於傳統的創新模式。這種模式有利於極大降低技術創新的市場風險和成本,并顯著提高創新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山城的工業化進程從來不是一條坦途,如今仍然如此。而作為其第四次轉身的引擎,其面臨的挑戰更超過以往。惟因如此,其變化也許將更加激盪人心。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