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瀛仙館 圓玄學院 黃大仙祠-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专访

蓬瀛仙館 圓玄學院 黃大仙祠

2014-07-31
来源:香港商报

   

        導賞團領遊 道教3聖地

  蓬瀛仙館 圓玄學院 黃大仙祠

  已故文化名家南懷瑾曾這樣形容道家:「道家像藥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則非去不可。」道家在社會中如何安撫人心,大家未必能說個詳細,但有人會去道觀上香求神問卜,也會找道士做法事,要了解這些文化和信仰,現在有好機會,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香港道教聯合會首次結合3間具歷史價值及特色的道觀,於8月及9月舉辦道教歷史及文化公眾導賞團,冀望社會大眾從中增加對道教文化和信仰的認識。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兼負社會慈善及宗教服務

  公眾將有機會參觀的道觀包括蓬瀛仙館、圓玄學院及嗇色園黃大仙祠。它們除了地點方便市民外,也是本港較為大眾化,有悠久歷史的非牟利宗教團體,各自有不同宗教傳承兼組織龐大,同時兼負很多社會慈善和宗教服務。從宗教上而言,蓬瀛仙館是道教全真龍門派呂純陽信仰,圓玄學院是兼奉太上道祖、釋迦牟尼佛祖和萬世師表儒聖孔子的三教團體,嗇色園是黃大仙信仰的三教團體。

  相信很多市民都會去過這些道觀,但它們有什麼參觀重點,則未必會清楚。如蓬瀛仙館,道教文化顯現在大殿兜率宮及太上道德經壁;圓玄學院則有雅石館,展現充滿道教文化的藝術品;黃大仙祠的大殿講述黃大仙成仙事?,平時不會開放予公眾。

  蓬瀛仙館布置按天宮藍本

  蓬瀛仙館坐落在交通繁忙的粉嶺百和路旁,但當年這裏前有河,後有山,是清靜之地,適合修道。現在環境雖變遷,但內裏的道教氛圍仍然濃烈。未進入大殿前,先見到牌樓名「眾妙之門」,此名取自道教典籍《道德經》第一章。

  大殿兜率宮供奉道教祖師,居中為太上老君,左為呂純陽(洞賓),右為邱長春(處機)。該館署理助理總裁陳敬陽指出,兜率宮是神仙居住地方,因此布置也以天宮為藍本。殿頂是藍色,有數十仙鶴在雲海中飛翔,祖師像前方有五張貢台,代表東南西北中,而供奉祖師的五色生果,代表金木水火土。

  有全港最大太上道德經壁

  館內最大特色是設有相信是全港最大的太上道德經壁,這壁參考北京故宮九龍壁而建,其正面刻寫有《道德經》全文,背面刻有《八十七神仙圖》之部分,側面刻有太上老君的14字養生訣。

  陳敬陽說,一般人可能覺得道教思想較消極,但其實這是一種逆向思維,全文五千字的《道德經》常談及,如「無為」,並不是一無所為或無所作為,而是要順事物本身的自然天性去做,才是做人處世之道。至於神仙圖,原圖是白描作品,陳說是徐悲鴻在港時以個人畫作,從一名德國女子換取回來。至於有說《八十七神仙圖》是唐朝名畫家吳道子的傳世作品,迄今仍有爭議,不過吳道子確實擅長佛道人物畫。

  領悟太上老君14字養生訣

  太上老君的14字養生訣,大家或會看得一頭霧水,因為沒有一個字是看得明白或懂唸讀,但每一個字的構造卻充滿道家精神。如「軉」,意為珍貴,身體是寶貝,要固守。陳敬陽解釋,道家除煉「外丹」如以鼎煉金丹外,身體可煉「內丹」,因人體都是爐,有精、氣和神,煉時以呼吸、意志為火。這14字就是煉內丹之法,不懈修煉,能延年益壽。

  圓玄學院仿北京天壇建造

  另一道觀圓玄學院位於荃灣三疊潭旁,其三教大殿於1971年落成,仿效北京天壇形式建造。此殿供奉儒、釋、道三教的神像,反映道教自宋代至明代年間流傳下來的三教兼容傳統。

  觀內的「雅石館」,於1986年開館,至今在館內展出過的木雕、根雕及石雕,達2000件之多,圓玄學院副總幹事李家駿稱,不少石頭、木頭,都是行山時執回來,有些在沙灘執,也有善信送贈及從拍賣會買回來,絕大多數是其原來面目,只經過少少加工。他說,市民可從不同角度欣賞雅石,融入自然,其中可思考人生。

  龍華樓罕有開放公眾參觀

  公眾還有機會參觀平日不對外開放的龍華樓。此樓高兩層,具明清建築特色,參考北京頤和園的建築風格。樓外的長廊是電視及電影的熱門拍攝景點。它亦是私人博物館,2樓放置古董藝術品。數年前曾遭爆竊,損失不菲。而今次開放參觀的,是1樓的禮堂及會議廳。禮堂可容近200人,其陳設是昔年戲院公餘場,一列列的排櫈自1978年以來沒變過。會議室則十分典雅,牆上一幅巨大畫作出自國畫大師劉宇一手筆,畫中人是道觀的董事站在圓玄學院前。

  後山進行第二期發展工程

  另外,圓玄學院後山正在進行第二期發展工程,地樁工序已做好。李家駿表示,第二期的設計具中國傳統建築特色,內奉有一個高達30米的太上道祖像,亦會有道教文物博物館,市民未來有機會看到該館的珍貴收藏品。不過現時進一步工程未能展開,因仍未與政府磋商好補地價問題,他估計這與二期發展涉及二萬個骨灰龕位有關。而政府發牌規管私營骨灰龕場的《私營骨灰安置所條例草案》目前仍未通過。

  

[责任编辑:劉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