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日村跡】漫遊屏山文物徑 一探歷史風雲-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关注

【舊日村跡】漫遊屏山文物徑 一探歷史風雲

2023-10-19
来源:香港商報

 有八百多年歷史的屏山鄧氏,留下的古建築比比皆是,有古塔、圍牆、廟宇、古井、社壇、書室、祠堂、公所、文物館等,因此1993年香港出現首條文物徑「屏山文物徑」,花半天時間走訪這十多處古建築,除可認識新界的傳統面貌及宗族生活,亦了解到百多年前英國租借新界時,屏山為保護家園成為抗英橋頭堡的一段歷史。

 位於元朗天水圍南面的屏山,其名不見於文獻,緣何稱屏山,對本族歷史有研究的屏山鄧族二十五傳子孫鄧學華表示,屏山這名稱從前不見於新安縣志,是較後期才出現。他相信其名由來應是山似屏風,由屏山鄧族文物館起至丫髻山,山貌地形看似屏風。

微信截图_20231019084338.png

 英國接收新界後,覲廷書室(後方尖頂建築)與相通的清暑軒曾作臨時警署、辦公廳和行政中心。

 鄧氏宗祠逾六百多年歷史

 屏山鄧氏的太祖為鄧漢黻,於北宋初由江西省遷居廣東省,為鄧族入粵一世祖,至四世祖鄧符協,遷居岑田(即今錦田),符協生子陽、布;陽生珪、布生瑞;珪生子元英、元禧,瑞生子元禎、元亮、元和。自此分五大房支派,合稱「五元」,其子孫均尊「五位先祖」為第一世祖。至十二世紀,七世祖鄧元禎子從光(號萬里)自岑田遷居屏山,鄧元禎被尊為屏山鄧族一世祖,自此子孫逐漸繁衍,先後建立三圍(上璋圍、橋頭圍和灰沙圍)六村(坑頭村、坑尾村、塘坊村、新村、新起村和洪屋村),目前已有三十一傳人。

微信截图_20231019084347.png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聚星樓,周圍一片平疇。鄧達智提供圖片

 新安縣於1573年設立,在此前,鄧族扎根由東莞縣管轄的屏山已數百年,其間已建設一些傳統建築。慎終追遠是中國人的文化,屏山歷史最悠久的建築亦是祠堂,據古物古蹟辦事處及族人推敲,鄧氏宗祠最少有六百多年歷史。宗祠是三進兩院式的恢弘建築,現時仍用作祭祖、慶祝節日、舉行各種儀式及父老子孫聚會等用途。

 聚星樓為港現存唯一古塔

 另一處古建築是聚星樓,由七世祖鄧彥通約於明朝洪武年間(1368年至1398年)興建,它亦是本港現存唯一的古塔。綜合學者及鄧氏族人的資料,聚星樓有鎮水災、擋西北煞、求功名及地標功能。古塔上層供奉魁星,傳說魁星是主宰功名的神祇。而天水圍未發展前,古塔旁邊是河流。居於坑頭村的屏山鄧族二十五傳子孫、今年72歲的鄧養大告訴記者,小時塔邊仍有河,經天水圍一路出到后海灣(從前可通往內地),周邊不是魚塘就是田地,達德公所那邊是託兒所。

微信截图_20231019084404.png

 現在的聚星樓附近除了高樓,還有西鐵巨龍。

 達德公所是屏山鄉紳鄧勳猷(1812年至1874年)倡議於清朝咸豐七年(1857年)興建,至今約有150年歷史,是村落組織達德約(由元朗和屯門約39個村落合組成)的聚會及辦公地方,包括處理械鬥及對抗海盜活動,另亦管理鄰近的屏山市集,領袖為屏山鄧族。但屏山後來在新界抗英事件中擔任組織者角色,達德公所成為抗英橋頭堡。

微信截图_20231019084414.png

 卜力在愈喬二公祠向鄉紳闡述管治政策,右上方見祝壽賀幛。政府檔案處

 數百抗英烈士逾百年後方獲拜祭

 文史研究者蘇萬興曾撰寫屏山鄧族史跡,他曾在訪問中表示,1899年3月28日,新界各村村民在公所舉行會議,共謀武裝對抗英軍,並發出「抗英揭貼」,呼籲鄰近的村落聯合抗英。在1899年4月14日至19日的六日抗英事件中,有數百人死亡,屏山是抗英重地,達德公所就供奉了174名烈士和烈婦,他們的名字寫於紙張上,到1938年重建達德公所時,在殘垣遺址牆罅隙裏找到該張紙名單,於是刻碑(忠義流芳石碑)供奉。他指這事最初是由致力研究鄉土歷史、曾編寫《屏山鄧族千年史探索》一書的屏山村民鄧聖時(2016年逝世)談及。

微信截图_20231019084356.png

 屏山鄧族二十五傳子孫鄧學華侃談家鄉歷史。記者 鄭玉君攝

 不過這宗抗英村民犧牲事件當時並未受到世人重視,在1940年代至1970年代期間,公所曾用作兒童院和學校,自1970年代末期空置。其後更因周邊地方發展引致水淹,加上日久失修部分構件塌下,後經古蹟辦於2013年展開重修,到2018年6月底終成功重修對外開放,同年7月初屏山鄉為公所舉行重修開光典禮並拜祭英魂。

 傳清暑軒曾改建成拘留所

 村民抗英失敗後,英國駐兵於屏山覲廷書室、清暑軒作為鎮壓中心,亦以該處為臨時警署、辦公廳和行政中心。傳聞一向用作接待訪客的清暑軒,輔政司駱克(James Stewart Lockhart)曾下榻。鄧學華指清暑軒有廚房、廁所、水喉,駱克極有可能入住,同時從殘留痕跡看,清暑軒有地方曾改建成拘留所,囚禁抗英人士。雖然發生六日戰爭事件,但當時港督卜力(Henry Arthur Blake)對接收新界採取懷柔政策,親自下鄉與鄉紳談管治立場和方針。1899年8月初,卜力相繼到大埔及屏山。從歷史圖片看到,在覲廷書室與清暑軒相通的位置外,大批印籍警員列隊,外圍者應是村民。鏡頭一轉,卜力在愈喬二公祠面向鄉紳講話,中間隔着華籍翻譯員,左上方見祝賀鄧氏七品夫人六十大壽的賀幛。

微信截图_20231019084424.png

 法定古蹟達德公所百多年前是抗英重地。

 經過八百多年時光,進入現代社會的屏山,村落面貌早已有極大變化,特別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天水圍大力發展,在其旁的屏山鄉村氣息大為減少。聚星樓周邊已不是平疇,登臨古塔者已不能望遠,因已被天水圍西鐵站及周邊高樓擋着視線。屏山市集一些地方亦已變身屏湖花園多年。鄧學華說,除了河道消失,兩個魚塘即鹹塘及長塘亦面目全非,前者填平成停車場,後者亦長了不少植物。他說屏山對住青山,青山是火山,風水師從前跟他們說,火山要用水剋制,沒有了河、塘,感覺風水變差了。(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微信截图_20231019084430.png

 鄧氏宗祠(左)及愈喬二公祠均是法定古蹟,開放參觀。

 頂圖:時任港督卜力到屏山與鄉紳會面,印籍警員在覲廷書室外列隊歡迎。政府檔案處

[责任编辑:赵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