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隨筆 | 傳統習俗扒天機 後輩樂傳承-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关注

記者隨筆 | 傳統習俗扒天機 後輩樂傳承

2023-04-07
来源:香港商報

 「今世有幸試過」,元朗廈村鄉田心村村民盧景禧在完成「扒天機」儀式後說出這句心底話。筆者聽後十分感動,因為扒天機這新界傳統習俗已邁向沒落階段,像景禧這樣不足40歲參與的年輕村民更不多,他的拍檔盧士廉同樣未到不惑之年,兩人誠摯齊心進行儀式,讓人感到那些古老遙遠的習俗仍有保留下去的希望。

IMG_9286.JPG

盧景禧小心翼翼拿穩天機船,讓村民將元寶放入。 記者 鄭玉君攝

 香港於2014年出現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內裏有480個項目,其中扒天姬(亦稱扒天機)也有列入,屬「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類別。資料顯示,新界只有兩條鄉村包括田心村及沙田大圍村仍進行扒天機。扒天機是指村民於每年農曆正月十九日(古時以此日是天機日,是壞日子),以紙船向村裏每家每戶收集元寶香燭等象徵污染的物品,以潔淨社區,物品最後會火化。

田心2A.jpg

元朗洪水橋田心村位置示意圖

 捧天機船收集元寶香燭

 不過,這份清單並不完全,據一些歷史及民間風俗研究者的資料,新界仍有扒天機習俗的村落有十多條,當然數目上已大為減少。錦田水頭村是其中一條仍有扒天機的村落。水頭村民鄧英華以往曾接受筆者訪問,他一向關心村落傳統文化,據他所言,水頭村扒天機歷史最少有百幾年,在農曆正月十九日上午進行。60多歲的他仍記得,小時候見到家家戶戶在門前當天插上柳葉、掛上長長大蒜,放一份元寶,有些村民還會放龍眼乾、荔枝乾、餅乾,甚至利是等。

IMG-20230329-WA0025.jpg

 水頭村今年扒天機,天機船用手推車載着。鄧英華提供圖片

 四人組成的扒天機小隊,即扒船(天機乃船名,叫「天機船」)小隊,有人打鑼,有人抬着或推着天機船,逐家逐戶收集元寶及其他物品,最後在橋下坑邊化掉。天機船實為紙紮龍船,由錦田洪聖宮廟祝製作。這習俗在過往幾年疫情肆虐期間都沒有停止,鄧英華指數十年來最大變化是村民參與減少,只有十幾戶村民在門前放元寶。田心村也一樣,在今年正月十九日,觀摩盧景禧及盧士廉扒天機期間,大約有十來戶村民將元寶香燭放入天機船。

 靠上網查資料「造船」

 在儀式上,田心村跟水頭村相若,都是一邊打鑼,一邊拿着天機船在村裏走,收集村民的元寶香燭等象徵污染的物品。不過,他們的天機船比較簡陋,是一個紅紙箱,上有紙紅旗。這隻天機船是他們自己做出來的。原來兩人不知扒天機是什麼一回事,當農曆年前個多月知道由他們負責,即時從網上查資料,但細節並不多,家人也不清楚,唯有向一些村民了解情況。

 筆者之前也看過一次田心村扒天機,對天機船模樣有個梗概。當兩人拿着紙船從圍門走出來時,筆者不禁衝着他們說:「這隻船不似船喎,只是個紅紙箱,兩邊又無寫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些字!」他們即時靈機一觸,在紙箱邊緣黐上方形紙紅旗,便是帆了,字則一揮而就。

 兩人一個在外邊住,一個回村住不是太長時間,為免走漏地方或走冤枉路,有一名年長村民在旁協助,沿住圍內、圍外走,紙船最後拿到橋頭土地公前連同寶燭化掉,扒天機儀式進行約一小時。其間,兩人都表現認真,落力打鑼,收集元寶香燭時很有禮貌,事後都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很難得的事。

IMG_9250.JPG

扒天機前,兩人拜圍門土地神。

 參與村內事務增歸屬感

 位於洪水橋的田心村有近400年歷史,目前為陳、盧兩姓人居住,原居民有194戶。村中神廳有「社牌輪值芳名」表,寫上村民名字,這表作用是當村中有活動時,村民要輪流當值,負責箇中事務,這樣可令人手充足,也令村中各人都有參與機會,增加歸屬感。

 景禧說,今次原本輪到弟弟子鍵當值,但因人在澳洲,由他頂上,怎料讓他有一個開心及難忘的體驗,「有老一輩村民跟我說,『你回村住應要認識村的習俗,村的活動是怎樣的』,我這麼大了,其實都沒有真正的參與傳統活動,這次感覺自己真是參與村中事務,不知何時才再會輪到我,今世有幸試過呀!」他願望下一次有機會參與土地誕的接神儀式。

 士廉覺得扒天機儀式很特別,他也是第一次正式參與村的事務,「知道由我跟另一個人負責扒天機時,好慚愧,是第一次聽到這習俗名稱,對它一無所知,在準備過程中,愈問愈多東西,有好多細節並不清楚,例如拜神,因村很大,有很多地點原來都未去過。」他希望村中所有傳統儀式都有紀錄,如筆錄、短片、照片等,讓村民了解,也讓外人知道這種文化,最重要的是讓參與者知道怎樣進行。(記者 鄭玉君)

IMG_9326.JPG

 兩人在年長村民協助下,在村界範圍扒天機,需時約一個鐘,後方為屯馬線鐵路天橋。

 頂圖:田心村村民盧景禧(左)及盧士廉臨場美化天機船,在紙箱邊緣黐上方形紙紅旗作帆。

[责任编辑:杨颖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