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錦雄領長者行到「九十九」-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关注

馮錦雄領長者行到「九十九」

2022-11-23
来源:香港商報

    截肢(左小腿)運動員馮錦雄,很多人稱呼他為「刀片跑手」——因為他曾以彎刀形義肢,完成本港的馬拉松賽事;他合共以四年時間,分別征服四個極地馬拉松;更令人想像不到的是,他參加極地賽事時已六十多歲!可是這幾年疫情肆虐,「刀片跑手」也不能出外參賽,但這名已屆七十歲的長者「不忘長者」,以自身的經驗知識及能耐,擔當周邊朋友及機構的行山教練,期望他們克服自身問題,行山行到「九十九」。

    義肢矯形師助重投運動

    早前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上午,馮錦雄帶領十多名長者行山,由大欖涌天后廟出發,走向300多米高的桃坑峒,回程經大欖涌水塘大壩及大欖懲教所到屯門公路轉車站散隊,全程走了約四小時。在「刀片跑手」馮錦雄帶領下,眾人走在山嶺顯得信心十足、滿臉輕鬆。記者因另有工作須提早離場,但在短短行程中也走得開心,徹底感受到這是「非一般行山隊」。

    馮錦雄在跑界名氣響噹噹,不過一般市民對他或許不太了解。好動的馮錦雄,年輕時是體育老師,1979年27歲那年,一場交通意外令他失去左小腿,但同時為他帶來良緣,與照顧他的護士莊冰英共諧連理。馮在意外後無奈轉任文職工作,亦只能走走郊遊徑、行行小山,不能做劇烈運動。十多年前,不愛運動的馮太因健康與丈夫一同行山,料不到愛上了,還更進一步,走去跑馬拉松、玩毅行者。

2.png

馮錦雄(左一)形容太太莊冰英(左二)是他的隱形行山杖,所以在行程中不時見到馮太在先生前或後走着。

    馮錦雄在太太影響下,運動熱情再次燃起,後來在行山時結識了一些義肢矯形師,知道在運動義肢配合下,可令他重拾跑鞋。馮的人生大轉變終於出現,後話是他做了連串成績,在太太鼓勵及成為拍檔戰友下,多次參加渣打全馬、樂施毅行者,由2015年至2019年,與太太及友人組隊,先後完成四個極地馬拉松:智利阿塔卡馬沙漠250公里團隊賽事(勇奪冠軍)、戈壁沙漠250公里團隊賽事、南極洲極地馬拉松、非洲納米比亞的極地馬拉松。以截肢者身份完成四個極地馬拉松,馮錦雄可說是世界第一人!

    做運動心情更開朗

    以馮錦雄這麼亮麗的運動履歷,帶領長者行山綽綽有餘。他亦坦言,雖然自己是截肢者,但因重新運動,持之以恒,即使只有一隻腳,但整個心肺功能及體能都是不錯。他亦很開心與那麼多長者朋友一齊行山。他說,做運動對長者及很多人來說很重要,「好多朋友都可能有不同問題,有傷殘,有病,無論怎樣,我覺得只要自己有信心,放開憂慮,特別是香港這幾年的疫情,更加要出來行下,如果匿埋在屋企,未病死已經鬱死。」他希望大家不要擔心,自己為自己加油,多些出來做運動,人的心情會開朗好多。

3.png

團友跟足指示踩着草頭走浮沙碎石路。

    這趟桃坑峒行山之旅,參與人數有17人,大部分人在65歲以上,很多都是馮的同學,小部分是朋友及街坊,不少相識50年以上。朋友中有來自高齡教育工作者聯誼會的朋友,高教聯是他近年擔任行山導師的組織,會不定期舉辦行山活動。馮說,與友儕的行山活動每周兩次,大部分人都是疫情期間加入,但兩三年下來,這批初行人士已大有進步,「初時行一段路已面青口唇白,現在個個好叻,甚至有幾個已經成為領隊,我的負擔沒前那麼大,行得更開心,大家一齊各顯奇謀,他們可以自己計劃行哪條線。」

4.png

馮錦雄向隊友解說怎樣走過浮沙上山路。

    黃女士就是馮錦雄口中的初行人士。她2019年底退休前從事教育工作,那時身體狀況不好,腳部有毛病,但跟馮行山後已大為改善,「其實好多團友退休前有好多病,也做過大手術,如心臟血管手術,但行山後變得好fit(健康),我最勁那次是行八仙嶺行了六七小時。」

    眾人能那麼堅持,除了向自己交代,亦是受到馮錦雄的精神感召。馮的中學同班同學梁生說:「最初對馮生有些同情及可惜(意外失腳事件),但當他用意志克服捱過難關後,覺得他好神勇,一直以佢為榜樣,跟他行山,可看到堅持不懈的精神及決心,對我們這些年紀的人來說,更加要日日跟住。」

5.png

馮錦雄以超強意志以彎刀形義肢走遍千里。

    強調行山要量力而為

    馮錦雄是很多人的偶像,有山界、KOL界等不同人士,他亦聽盡美言。然對於帶老友記行山,他所做的是指導者,達到強身健體的前提是安全。馮說,長者行山要量力而為,所以他設計路線時,要以整隊人中最弱那個做中心點,看能否應付難度及危險,畢竟長者行山為求散心,出來輕鬆鍛煉,這樣的心態很重要。

    大隊人馬出發前,就在大欖涌天后廟旁聽馮錦雄簡介路線情況,據他探路所得資料,路線長約八公里,高度最多300多米,大約獅子山的三分二高度,不算很高,路段無危險但有難度,因為一些路是浮沙碎石,之前較少行。出發後,馮生馮太走得輕鬆,當到一些浮沙路會提醒隊友小心及如何走過。馮太說,這些浮沙碎石路不似青山腹地那些,寬闊至沒有什麼東西可攙扶,只要看住前方路,踩住草頭走,難度不大。其實最少已有幾年行山經驗的隊友們,走來不覺艱辛,但速度就有點慢,為什麼?因為行程美景多,例如有屯門公路及海灣作背景的大欖角機場多普勒天氣雷達站,有千島湖之稱的大欖涌水塘,恍若懸浮海上的青馬大橋、汀九橋,大家不停打卡,早已忘卻一路走來的疲憊。

6.png

行山令人心情開朗,還可與美景打卡,他們身後的白波是大欖角機場多普勒天氣雷達站。

7.png

未上到桃坑峒高點已可遠眺大欖涌水塘。

9.png

健康改善不少的黃女士,看到背後的馬灣及青馬大橋,即時來一張美照。

    長者行山貼士

    1.不要一個人行山:人的狀態每日不同,遇上崎嶇山路及天氣突變,好影響一個人的精神,所以一個人行山有危險。

    2.要量力而為:衡量自己的能力,可以應付哪種程度的路線,主要是難度及危險度,如普通山路跟浮沙碎石路已大有不同。

    3.不要行危險地方:行山為強身健體,安全是最主要考慮,最好是熟路,清楚知道哪個位置有問題,以及可以退出的位置,若對路線不熟悉,宜跟熟知人士同行。

    4.良好裝備:最重要的裝備是行山鞋,要抓地能力強,若鞋已磨蝕變光頭鞋,千萬不要穿,因長者跣一跣可大可小,若嚴重至骨折,行動能力會降一級,所以為保健康情願花多些錢買好鞋。另外為保護眼睛防止白內障,帽及太陽眼鏡必備。另一方面,長袖衫褲防止曬傷及蚊蟲叮螫。(香港商報記者 鄭玉君)

    頂圖:行山隊在桃坑峒行程初段來個大合照。左一及左二分別是馮太莊冰英及馮錦雄。 記者 鄭玉君攝

[责任编辑:高心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