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墟130周年醮會低調舉行-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关注

太和墟130周年醮會低調舉行

2022-11-13
来源:香港商報

    今年正值太和墟建墟130周年,大埔七約鄉公所主辦了太和市開墟130周年祈福醮會,在大埔文武廟舉行誦經法事儀式。大埔墟文武廟於1892年開光,與太和市開市是同一天。1984年該廟已列作法定古蹟。

x2.png

    眾嘉賓在文武廟大合照,前排左五起:大紫荊勳賢張學明、大埔七約鄉公所主席文春輝、中聯辦新界工作部副部長葉虎、大埔民政事務專員陳巧敏。特約記者 劉楚婷攝

    規模較往年大幅縮小

    太和市開墟130周年祈福醮會於10月28日至10月30日舉行,場面熱鬧,主辦單位為大埔七約鄉公所,並由沙田道福山祠協辦。「大埔七約」是指泰亨約、林村約、翕和約、集和約、汀角約、樟樹灘約及粉嶺約等七個約聯合組成。大會非常重視人流管制,除受邀人士之外,為期三日的醮會暫停其他人入廟參拜。今年基於疫情仍未解除及限制人群聚集,打醮的規模已經大為縮減,只會保留重要的環節。

    大埔七約鄉公所主席文春輝表示,由於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有關部門對批准場地的限制較大。打醮規模大幅縮小,但保留重要傳統儀式,其中一項就是火化大士王:「我們希望能盡量做,功德全部無縮減。與十年前比較,當年有花車巡遊及其他大型活動,規模很大。今年主要做功德法事。打醮是希望能傳承中國文化,超渡亡魂,為人間祈福。其意義是祭陰、祭陽。祭陰方面,世界受到新冠肺炎肆虐,許多無辜人士不幸病逝,希望他們可以安心離開。陽間方面,希望社會平靜,恢復正常,各人身體健康。」

x3.png

祈福醮會在大埔墟文武廟舉行,為期三日,其間暫停開放其他人進內參拜。

    問及年輕一代的參與情況,文春輝表示,基於人群管制,參與人數有限。年輕人有份參與第一日的舞麒麟活動,按自己的興趣選擇參加。今年大會邀請沙田道福山祠協辦醮會,共派出19位法師,連同其他工作人員,估計近30人。法事完成後,轉移場地到林村天后廟空地火化大士王。原因是場地所限,不容許在文武廟火化,「傳統的習俗差不多無晒,想做都做不到」。今次打醮不設緣首,亦無須向村民集資,全部費用由大埔七約鄉公所承擔,估計不超過100萬元。倘善信們願意捐出香油,大會無任歡迎。至於齋菜只提供給委員及法師,不設對外派送。

    初為吐露港公路祈福消災

    文春輝表示,太和市祈福醮會在多年前已經開始舉行,有見吐露港公路不時發生車禍,希望能為社區祈福消災。他希望能承傳打醮此項傳統文化,但要政府部門的配合,否則好難做。大埔七約鄉公所執委溫官球表示,今次是「限米煮限飯」,因應疫情,打醮的規模不及過往。至於不設緣首,因為七約每個約都有代表跟隨道長拜祭。至於早朝、午朝及晚朝的儀式都會做足。

x4.png

太和墟太平清醮按傳統儀式進行。

    10月29日中午大會舉行上香祈福儀式,眾嘉賓到場後,向文武二帝敬香。由道長宣讀祝福辭,祈求國家富強,香港早日遠離疫情,大埔太和市居民事事順境。

    10月30日下午,由法師們主持唸經超渡亡魂的儀式,氣氛莊嚴,在一片簫聲之下,結束了法事。法事完畢,最後一個重要的環節是火化大士王及其他紙紮品包括金、銀橋等。其過程絕不容易,須要動員多位壯丁負責搬運大士王。由於大士王身高有十多呎,無法從廟的門口移走,只好「攀牆」離開。過程雖有點驚險,但正好體現了團隊的合作精神。最後成功將大士王移離文武廟,途經富善街街市,再由事先安排的專車運送至大埔林村空地,經法師們唸經後火化。

x5.png

工作人員準備將大士王抬高,「攀牆」離開文武廟運往火化。

    大士王又稱「鬼王」,相傳是觀音的化身。大士王負責震懾和監管前來接受分衣施食的遊魂野鬼,使他們得到超渡,而不會在陽間搗亂。當普渡儀式結束後,人們便會把大士王火化,藉此恭送大士王離開。(特約記者 劉楚婷)

    頂圖:大士王火化儀式在林村近天后廟空地舉行。


[责任编辑:高心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