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雜談】月餅會保傳統特色-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关注

【風物雜談】月餅會保傳統特色

2022-09-04
来源:香港商報

 中秋節作為華人其中一個重要節慶,港人多年來也是隆重對待。月餅會是本港獨創,其出現早於二次大戰前的1930年代,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至六七十年代,則是月餅會興盛的時期。普羅大眾分十二個月來供月餅以減輕一次付錢的壓力,商人也可集資做生意,真是一舉兩得,故除傳統餅家餅舖外,茶樓酒家也紛紛成立月餅會,開始了月餅會的「戰國時代」。

1 .JPG

 中秋越近氣氛越濃。

 龍鳳戰瓊華最經典

 當年,以龍鳳大戰瓊華最為經典,旺角彌敦道兩旁,分別有龍鳳大茶樓及瓊華大酒樓,各據一方,除用月餅種類及價錢紙作招徠外,還會在外牆用竹棚搭起三層樓高月餅花牌,甚至張燈結綵宣傳。龍鳳以反映時局為主題,如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送月餅給嫦娥;瓊華則以紅豆沙月、封神榜或三角演義等傳統故事作題材。那些茶樓酒家串連成五色繽紛的街道,吸引一家大細看花牌「襯熱鬧」,這可算是當年中秋節目之一,可惜此情此景,早已一去不返。

 花牌牌樓元朗碩果僅存

 現在元朗開業七十多年的大同餅家,每年中秋期間還會在店舖外搭起全港唯一、有中國傳統色彩的月餅牌樓,張燈結綵以作宣傳,已成為元朗景點的牌樓,也成為筆者其中一個回憶。故去年筆者拍攝紀錄,期間認識大同餅家老闆謝禎原及牌樓師傅陳新華。八十多歲的謝老闆說昔日中秋,舖面外牆上用竹棚搭兩層樓高的月餅花牌,內容是三英戰呂布或趙子龍百萬軍中藏阿斗等故事。因棚腳佔用部分行人路被投訴阻街,擺放時間也由個半月減至二十日,陳師傅因而建議放棄月餅花牌改搭縮細尺寸的月餅牌樓至今,他坦言,月餅牌樓這傳統有生之年都想做下去。

3.JPG

 大同餅家老闆謝禎原(左)及牌樓師傅陳新華合作多年。

 陳師傅1963年已替大同餅家搭建月餅花牌至月餅牌樓,現時他也八十多歲了。他說,先要拜神求平安及將兩把A字木梯加固加高才開工,月餅牌樓沒有主題,但糅合山水花鳥的繪畫,緄邊的書法字體,金色立體雕花的門框及一對金色木雕獅子,還有對比的色彩,在紅黃中帶點藍綠。當各項配件準備好後,才運去餅家逐一裝合,之後要拉駁電線裝上三百多個燈泡,以及掛上一對中國宮燈。近年工序已由兒子及散工代辦,當日他的小孫女也到場觀看,年紀小小已很懂事,她對月餅牌樓似感興趣,可能是將來的傳承人。

2 .JPG

 傍晚時分牌樓燈光璀璨。

 筆者後來看見有開收明年月餅會的通告,忽然有做月餅會的想法,登記付錢後,謝老闆給我看一個細小的大同餅家印章,原本的被盜去要複製一個, 它與當年的月餅會存摺,可算是月餅會的象徵,存摺也早已改成月餅卡了。

4.JPG

 牌樓組件逐一裝上。 張浩林提供圖片

 元朗人仍保月餅會傳統

 由於疫情關係,今年才到元朗清了月餅會的尾數,謝老闆說往日圍村蛇蟲鼠蟻多也沒有雪櫃冷藏,故居民要等到八月十三日晚上才來取餅,那時因未有排隊這習慣,一時間門外如墟市人頭湧湧,有人揮手也有人高聲叫買月餅,現在八月初一可取餅了,去年記錄到二千多份月餅會成績不錯。除大同餅家外,元朗仍有其他餅家還有月餅會,可見元朗人至今還是喜歡月餅會這傳統。

 當日筆者由筲箕灣去元朗排隊取餅,手持月餅卡在人龍中感覺有點新鮮,見有父親一手抽着袋月餅,另一手拖着開開心心的小孩離去,心情也輕快起來。我的月餅會有月餅四盒(雙黃白蓮蓉及五仁火腿),接過後發覺有一定重量,不是拿不起而是不想拿。忽爾在元朗大馬路,看到七八個圍村老婦在路邊擺賣農產品,我決定把兩盒月餅拆開送每人一個,見她們驚奇又開心,我又少了兩盒月餅,心情頓時開朗起來。

 作者簡介

 張浩林,早年修讀平面設計時,對字體及攝影產生濃厚興趣,畢業後從事雜誌設計工作多年,後轉職公營機構當攝影師。年幼時遷居漁港筲箕灣後,喜歡中國節慶習俗。公餘時除拍攝記錄外也撰寫投稿,先後有國泰航機雜誌DISCOVERY、亞洲周刊、相機世界、明報周刊及明報等。

[责任编辑: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