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埔盂蘭勝會 稍復疫前盛景-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关注

大江埔盂蘭勝會 稍復疫前盛景

2022-08-14
来源:香港商報網

 在疫情打擊下,這幾年盂蘭勝會愈見萎縮,較具規模的勝會已相當稀少。位處錦田八鄉的大江埔潮僑盂蘭勝會(下稱:大江埔勝會),因在私人地方舉辦,免去向政府申請場地的掣肘,今年在疫情稍斂下,規模為疫情以來最大,包括公演潮劇三天,舉辦有十多項活動的工作坊推廣潮州文化,另外亦弘揚慈愛文化,招待傷健人士參觀。

 無潮劇公演影響場地獲批

 大江埔勝會今年已是第六十五屆,於8月7日至9日(壬寅年七月初十至十二)在大江埔天德宮天德廣場舉行。大江埔潮僑盂蘭會總理高卓峰表示,幾年來的新冠疫情,令各區好多盂蘭勝會不能舉行,慶幸大江埔勝會得到錦田原居民支持,給予廣場這好地方舉辦,他對此十分感謝。高指出這片逾萬呎地方是錦田北圍村的祖堂地,在十多年前已以相宜租金租給盂蘭會。

IMG-20220808-WA0005.jpg

 疫情以來首度復演潮劇酬神。   大江埔潮僑盂蘭會提供圖片

 出席大江埔勝會的香港潮屬社團總會常務會董胡炎松表示,疫情對盂蘭勝會的確有很大遏抑,最大影響是規模漸見萎縮,包括鮮有公演神功戲、拜祭日數由三天減至兩天,甚至一天半天,在儀式上也簡化。以潮人舉辦的盂蘭勝會為例,今年有近六十個(計及其他族群舉辦的全港約有百個),其中廿九個在疫情前有做潮劇酬神,但在疫情影響下,內地戲班不能赴港,本地潮劇班也早已青黃不接,演員不足,結果很多潮人盂蘭勝會沒有潮劇公演。在這情況下,也難以獲康文署批出場地(附帶條件要加入戲曲文化)。今年有潮劇演出勝會只有幾個,其一就是大江埔勝會。

 十多項活動歷來最多

 相比疫情前,大江埔勝會少了聚餐及派福米活動,潮劇則是自疫情爆發以來首度恢復,由新韓江潮劇團一連三天演出,以酬謝神恩。慈心閣佛社亦一連三天誦經超幽,祈求風調雨順,合境平安。而今年活動在籌備時出現未料到的困難,不獲批出臨時公眾娛樂場所牌照。大江埔潮僑盂蘭會會長徐嘉興表示,為避免巨風再影響戲棚的穩固,十多年前已不用竹棚,改用鋁合金棚,屋宇署每年都批准搭建,令他們可公演潮劇神功戲,人神共樂。但早前發生紅館演唱會事故後,該署突向盂蘭會提出新批核條例,他認為難以達到要求,因此撤銷申請,今年潮劇神功戲不設座位,沒有賣門票,戲只是做給神看,屬宗教活動。

IMG_8515.JPG

 勝會首天招待傷健人士參觀,場內罕有地出現導盲犬。

 在活動的第一天,多名嘉賓出席啟壇儀式,手持燃點火把點巨型高香。這天場內舉行如嘉年華會式的工作坊,有十多項活動,大部分推廣潮州文化如炒潮州麵線、工夫茶、紅桃粿、冷糕等。這類文化活動自2018年開始在大江埔勝會出現,今年數目是歷來最多。

 師生家長一同體驗傳統文化

 約半數工作坊項目由裘錦秋中學(屯門)負責。該校校長陳月平對於讓學生認識及體驗傳統文化十分支持。她表示,學校參與大江埔勝會已是第五年,今屆參加人數歷年最多。除了十多個中一至中三學生和老師,甚至首度有家長參與。他們在場內做義工,如幫手做攤位、安排場地、招呼入場人士。學生在場內負責部分攤位如做爆谷、棉花糖、蔥油餅、刨冰,製作紅桃粿輕黏土鎖匙扣等,雞蛋仔則由家長負責。其中的潮式食物是由盂蘭會成員入學校教授,學生可以預先掌握。

IMG_8617.JPG

 裘錦秋中學(屯門)師生為大江埔勝會出心出力。

 大士王抬離大士台往河邊空地火化。

 活動最後一天是高潮所在,進行盂蘭拜祭活動。惟這天在熱帶氣旋木蘭影響下,不時降下甘霖,時大時細,原本廣場上會鋪滿衣紙及食物祭品,在天氣影響下,只可放食物,未開封的衣紙放置一旁。盂蘭會會員分別向當天、神棚、經師棚、大士台、孤魂台、附薦台、四方兄弟拜祭,其後進行化寶儀式。約11時半,大士王被抬離大士台到場地外的河邊空地火化,之後再火化其他紙紮祭品。會員們不懼風雨,渾身濕透下完成化寶。最後會員陸續在風雨中,將廣場的食物祭品包括蔬菜、雞、燒肉、潮州麵、米、生果、餅食、糕點等分配領走。(記者 鄭玉君

 頂圖:啟壇日由嘉賓點燃巨型高香。 記者 鄭玉君攝

[责任编辑: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