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點燈向新生代傳溫情-香港商报
首页 > 新闻专题 > 新界专刊 > 新关注

疫下點燈向新生代傳溫情

2022-03-08
来源:香港商報

    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來勢猛烈,新界不少傳統過年鄉村習俗被迫取消。然而,部分鄉村仍堅持舉行向祖先稟告族中有新成員誕生之 「點燈」 儀式,記者走訪兩村落點燈活動,有參與者說道,點燈儀式尊重每個新生者,給予他們很多吉祥物,祝福滿滿,在疫情之下,更顯得人間充滿溫暖!

06.JPG

    廖萬石堂正堂供桌上滿布祭品,前方紫色的為電子燈。

    參與人數少 儀式照做足

    09.JPG

    廈村鄉開燈後,新丁家人參拜祖先。

    在正月十二及十五元宵節,上水鄉廖族及廈村鄉鄧族分別舉行點燈習俗中的開燈及圓燈儀式。由於兩鄉活動時間接近,廈村鄉只看了一小部分。總體而言,受疫情影響,參與鄉民大為減少,同時未有看到以往帶同登記新生男丁出席的場面。兩鄉點燈一向有扎花燈慶祝。為他們扎花燈的冒卓祺師傅表示,雖然在量方面,找他扎花燈的鄉村維持在十條以內,但受疫情影響,參與人數少,在心情及氣氛相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是最 「無感覺」的一年。儘管如此,傳統儀式照樣舉行,他所扎的花燈用傳統物料如紙、竹篾等,無論花燈是高矮肥瘦大小,內容上都是吉祥圖案如麻姑進酒、丁財貴壽、五福臨門、添丁發財、加官晉爵等。他為兩鄉所扎的加大八角花燈,6.8呎高,為他所做添丁花燈中最大。

01.JPG

    上水鄉點燈,八角燈下掛着的就是 「十全十美」 吉祥物。

    上水鄉點燈一度中斷80年

    廖族定居上水鄉700多年,很多年前已有點燈,但二戰前後,因經濟環境差及社會狀況混亂,一度停止點燈——這中斷竟長達八十多年,至2012年才恢復。主持點燈活動的鄉務委員廖家樂說,十多年前因要重修族譜,於是著有出生男嬰的村民來報,並給予500 元利是,效果不錯。想到不如恢復點燈活動,由於多年未舉行過儀式,要各新丁家人自己處理已很困難,還要自費更添變數,於是整場活動由村公所負責,包括主持儀式、包辦花燈、祭品和利是等,新丁家人只來拜神便可,若想傳統一些,自行帶祭品來也可以。

02.JPG

    在圓燈日,工作人員將一扎扎吉祥物拆下,給新丁家人帶回家。

    廖家樂續說,跟百多年前的點燈相比,現時新丁家人的花費少了很多。原來以前添丁,除自費買祭品,也要請村裏人食丁酒,吃客家九大簋。丁酒所費不菲,對經濟環境不佳者有很大壓力。現在沒有了丁酒安排,祭品還由村公所負責,添丁家人輕鬆多了。本來還有圓燈晚會,但這幾年都撞正疫情辦不成,今年索性送盆菜以表心意。具添丁繼後之意思無論改變了什麼,點燈的核心意義沒變。燈,諧音為丁, 「點燈」有添丁和繼後的意思。今年鄉內點燈新丁有 16 人,為近年最少,比去年 18 人還少,猜度可能受疫情影響而較少人結婚。在開燈當天,一大四小花燈在鄉內的廖萬石堂掛亮。新丁亦各有自己的 「燈」,為電子燈,同日亮起。

04.JPG

    燈上吉祥圖案紙片被撕下,讓新丁家人拿走,右為廖家樂。

    廖族點燈沒有算輩分,所有點燈新丁都有一扎吉祥物,包括蒜、芹菜、芽菇、芋仔、大吉、筷子、碌柚葉、柏葉、名牌(3D打印) 及如意結,共十樣被喻為十全十美。它們在開燈日掛在大花燈的燈架下方。到圓燈日,新丁家人會拿走吉祥物、裝著電子燈及大吉的紅色小桶回家供奉。村公所在供桌擺設的祭品十分豐富,亦具傳統涵意,豬尾及雞尾意為有後;煎堆仔形似石榴仔,寓意多子;芋仔圍頭話叫富仔,富貴之意,特別從肇慶訂購;芽菇是慈菇椗;其他祭品有大吉、桂葉、松柏葉、碌柚葉、糖果盤、湯丸(圓形、片形)等。

05.JPG

    撕走紙片後,花燈放在空地化掉。

    今年16名新丁中,有一部分人在外國,有人沒回來拿利是要村公所保存,有人則委託親人參與。其中,廖淑蘋是外嫁女,她長居外國的哥哥一家,添了一名男孫,是他們廖家十多年來第一個男孫,由於她是在港的最親家人,故由她出席點燈儀式。她說,鄉復辦點燈只有短短11年歷史,因此她從未見過相關儀式,第一次看,大開眼界,這習俗能聯繫鄉民,增加溝通,大家有共同目標想鄉強大。儀式也給她驚喜: 「看到花燈升起,每人有一個電子燈,好尊重出世每一個人,好多吉祥物,覺得好好,尤其疫情時,覺得好溫暖。」

03a.jpg

    廖淑蘋(左)偕夫參與點燈,儀式後拿走吉祥物、紅桶(內有電子燈及大吉)、利是及燒肉。

    廈村鄉鄧族開基逾600年

    另外,廈村鄉今年新丁有23人,23個油燈盞在開燈當天,放在廈村鄧氏宗祠祖先牌位前供桌。900多年前遷居錦田的鄧族,其子孫到廈村開基立業已600多年。現時廈村鄉 16 條村落中,鄧姓村佔 10 條。23 名新丁中,丁最多為錫降村,有7人。

    廈村鄉有三盞花燈,分大中細,亦即頭燈、二燈及三燈,最高輩分及年長的新丁可掛頭燈,其餘依次掛二燈及三燈。今年頭燈亦來自最多丁的錫降村。各新丁家人要付費參與儀式,包括花燈衣紙、燒豬、雜費等近2萬元,每人付800多元。

    錫降圍村民鄧仲軒與太太一同出席點燈,兩人對儀式感到新奇,更不時打卡。鄧仲軒說,兒子栩朗是他們第一個孩子,雖然知道有點燈這傳統習俗,但實際如何並不知道,於是向長輩請教,亦查找網上圖文資料。他說很想祝福兒子,但不知有什麼方法,這習俗正好可給兒子祝福,即使有疫情,在做好防疫措施下仍決定出席。

07.JPG

    錫降圍村民鄧仲軒指著的較小油燈盞就是兒子栩朗的。

    曾生意外改用電子燈

08.jpg

    禾坑村點燈所用的燈像仿古露營燈。 李雲亮提供圖片

    廈村鄉點燈至今維持傳統,新丁家人仍帶來油燈盞,燈盞為有燈芯的油碟,須用人手添油使之長亮。上水圍點燈所用的電子燈則可說是與時並進,去年才使用,之前還是用油燈盞,但試過燒著布,在顧及安全及人手,轉用只需人手開動便長亮的電子燈。點燈所用的燈也是各處鄉村各處例,有些很新穎,如沙頭角禾坑村,款式像仿古露營燈,上禾坑村五福堂司理李雲亮說,大約五六年前轉用這款電子燈,原因很簡單,不想燈無人添油而熄滅,這樣感覺不太好,以前點燈還會在元宵當天晚宴請男性村民,但已沒有舉行差不多十年。雖然該村點燈不及從前熱鬧,但依然隆重,今年新丁有5人,他們的家人拜神後,有敲鑼打喳環節,曲音似 「添丁、添丁」。(記者 鄭玉君)

[责任编辑:高心云]